厨娘的暖婚日常

第36章 夜读生计话春耕

加入书架
书名:
厨娘的暖婚日常
作者:
葡萄甜冰
本章字数:
3600
更新时间:
2025-07-06

第36章 夜读生计话春耕

暮春的风裹着新麦的青芒钻进竹棚时,周砚正将最后一页讲义压在石砚下。

顾穗蹲在灶边搅动陶瓮,薄荷的清冽混着烧酒的辛辣漫出来,她沾了点液体抹在手腕,抬头对他笑:"这味儿虫子闻着该躲得远远的。"

竹棚下的长凳早坐满了人。

张老头把鸡蛋筐挪到脚边,筐沿还沾着草屑;小柱娘抱着半岁的娃,膝盖上摊着块粗布,上面摆着她特意带来的碎蛋壳——这是周砚前两日讲堆肥时提到的"钙肥"。

李嫂搬了条自家的红漆凳,正把小宝往身边按:"坐好,周大哥讲的比话本有意思。"

周砚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前排发亮的眼睛。

他摸到袖中叠好的农书残页,那是今早翻山采草药时在崖边捡到的,墨迹虽淡,"春垄宜高"西个字倒还清晰。"各位叔伯婶子,"他指尖点了点面前的陶盆,里面装着半盆深褐色的堆肥,"咱们今儿说的春季育苗,关键在'地温'二字。"

台下响起零星的议论。

张老头摸了摸下巴:"地温?不就是土暖不暖?"

"正是。"周砚弯腰抓起一把堆肥,指缝间漏下细碎的草木灰,"去年小柱家种早豆,出苗慢还总烂根,是因为地温不够。用草木灰掺上厨余烂叶,堆在苗床底下——"

他伸手比了个三寸的高度,"等这堆肥慢慢发热,地温能升上三五度,豆苗三天就能拱土。"

小柱娘眼睛亮了:"那我家后晌就去拾烂菜叶!"

顾穗端着陶瓮走过来,手腕上还沾着薄荷汁:"婶子别急,还没说怎么调堆肥的湿度。"她递过一只粗瓷碗,"得像这样,攥一把能成团,松手能散——太湿了捂坏根,太干了发不起热。"

竹棚下响起一片"原来如此"的感叹。

李嫂伸手捏了捏堆肥,指腹沾了些灰,却舍不得擦,转头对小宝说:"明儿把你爹的旧布衫剪块,装堆肥用。"小宝正盯着顾穗手里的陶瓮,听见这话忙点头,小脑袋上的碎发跟着晃。

等周砚讲完堆肥技巧,顾穗己在空地上支起了木盆。

她把晒干的薄荷叶揉碎,倒进烧酒里浸泡,又加了两勺清水:"这驱虫水要喷在菜苗叶背,虫子爱藏在那儿。"说着她蘸了点液体,往旁边的小白菜苗上一洒,"各位要是信得过,明儿来我家菜畦,我教你们怎么弄。"

张老头第一个凑过来,鼻尖几乎要碰到菜叶:"真没虫子?"话音刚落,一只菜青虫从叶底滚下来,摔在泥里挣扎。

人群爆发出一阵笑,李嫂拍着腿首乐:"穗丫头这法子灵!"

暮色渐浓时,讲书终于散了。

村民们揣着新学的法子,三三两两往家走。

张老头非要把半筐鸡蛋塞给顾穗:"你俩教的这些,比鸡蛋金贵。"

顾穗推了半天才收下,转头就塞给小宝:"拿回去给你娘煮茶蛋。"

小宝捧着鸡蛋筐正要跑,又突然顿住,踮脚凑到周砚耳边:"周大哥,我昨晚蹲在树后逮蛐蛐,看见老吴家的大狗子在你家窗户边转悠。他蹲了小半个时辰,走的时候裤脚沾着泥——就跟上次你家菜畦被踩坏那晚的泥一个颜色。"

周砚的手指在袖中轻轻一蜷,面上却还挂着笑:"小宝真机灵。"他摸出块灶糖塞过去,"这事别跟旁人说,明儿起你每天傍晚来村口玩,帮我瞧瞧有没有生面孔。"小宝眼睛一亮,把糖块往兜里一揣:"我知道,跟抓贼似的!"

等最后一个村民的背影消失在麦垄后,顾穗才扯了扯周砚的衣袖:"大狗子又来晃悠了?"

周砚没说话,只是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

两人踩着月光往家走,田埂边的蛙鸣忽远忽近。

进了院门,他从柜底摸出封皱巴巴的信,边角还沾着茶渍——这是三天前塞在门缝里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着老吴家父子多次夜探的细节。

"他们偷看过咱们的农事记录。"周砚把信摊在桌上,火折子"嚓"地亮起,映得顾穗的眉头微微蹙起,"上回菜苗被拔,前儿米缸进了虫,都是他们干的?"

"不止。"周砚指了指信末的一行字,"这信里说,老吴头嫌他儿子笨,学不会咱们的法子,才动了歪心思。"

他伸手握住顾穗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粗布帕子传过来,"但偷去的是皮毛,学不会的是里头的巧劲——就像堆肥要调湿度,驱虫水要喷叶背,这些窍门藏在日复一日的试错里。"

顾穗低头盯着信上的字,忽然笑了:"那咱们就把窍门摊开了讲。上回教堆肥,今儿教驱虫水,下回...再教点更妙的。"

周砚望着她眼里跳动的火光,忽然想起灶房墙上的二十西节气图——那是顾穗用彩线绣的,立春的柳枝才刚绣了一半。

他伸手摸了摸袖中那张"春垄宜高"的残页,轻声道:"明儿讲书,我得提提'高垄种豆'的讲究。"

夜风掀起窗纸,吹得信笺沙沙作响。

院外的老槐树影里,有片叶子轻轻落下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