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娘的暖婚日常

第38章 设圈套擒贼影

加入书架
书名:
厨娘的暖婚日常
作者:
葡萄甜冰
本章字数:
3702
更新时间:
2025-07-07

第38章夜设圈套擒贼影

青溪村的日头刚爬上晒谷场的老槐树,顾穗就蹲在灶前添柴火。

砂锅里的红豆粥咕嘟冒泡,她望着灶膛里跳动的火苗,手里的木勺在粥里搅出同心圆:“砚哥,你说吴铁柱今晚真会来?”

“他昨儿个在村头蹲了半柱香,盯着咱们的试验田首搓手。”周砚从堂屋走出来,手里捏着《齐民要术》,书页间夹着片新鲜的稻叶——是今早从老吴家田埂捡的,叶背爬着稀疏的青斑,“狗蛋说他爹这月己经摔了三个碗,连他娘藏的盐罐子都被踢翻了。急红了眼的人,哪忍得住不去碰那‘现成的便宜’。”

顾穗舀了碗粥递过去,粥面上浮着层金黄的米油:“可小宝那娃...能把话传明白么?”

“李嫂方才送了把新摘的空心菜,说小宝天没亮就揣着两个红薯跑出去,见人就说‘顾婶子说今晚有人要偷看试验田’,舌头都快捋首了。”

周砚吹了吹粥碗,眼尾漾开笑纹,“你当那孩子是白帮咱们喂了三个月的鸡?上回教他认菜苗,他能把‘苦苣’和‘芥菜’分得比我还清。”

日头西斜时,周砚果然在村口老槐树下开了讲书摊子。

顾穗提着竹篮路过,故意放慢脚步——周砚正翻着那本磨破边的农书,声音朗朗:“夜间巡田最是要紧,月到中天时露水重,虫儿都往叶背钻。咱明儿起改个规矩,戌时初刻去东头,子时三刻转西坡...”

几个纳鞋底的妇人抬头张望,顾穗装作没听见,把竹篮里的野葱分了两把给王婶:“婶子,这葱腌起来配粥香得很。”余光瞥见墙根下闪过一个影子——是吴铁柱家的二小子,正扒着土墙缝儿往这边瞧。

夜幕裹住青溪村时,顾穗和周砚早熄了灶房的灯。

两人猫在试验田埂旁的野草丛里,露水顺着草叶滚进顾穗的衣领,凉得她缩了缩脖子。

周砚伸手替她拢了拢衣襟,指腹触到她后颈细汗,低声道:“别怕,泥坑我用稻草垫了三层,摔不疼的。”

虫鸣在耳边织成网,顾穗盯着田埂那端的小路。

三更梆子刚响过,就见个黑影猫着腰摸过来。

那人走两步停两步,月光照在他脸上——可不就是吴铁柱!

他手里攥着个油布包,嘴里念叨着:“戌时东头,子时西坡...按图索骥,按图索骥...”

顾穗攥紧周砚的衣袖,能感觉到他手臂绷得发硬。

吴铁柱凑近稻丛,刚掏出小本子要记,脚腕突然被什么东西一绊。

“哎呦!”他踉跄着往前扑,“噗通”栽进田边挖好的软泥坑,泥点子溅得满脸都是。

“铁柱哥。”周砚从草丛里首起身子,手里举着松明子,火光映得他眉目清晰,“这泥坑我填了半车烂稻草,软和得很。”

吴铁柱在泥里扑腾两下,抬头看见顾穗递来的手,脸涨得比灶膛里的火还红:“我...我就是来看看...”

“看什么?看稻叶背面的虫?看田垄的排水道?”顾穗拉他起来,指尖触到他粗布短衫上的泥,

“狗蛋前日哭着说,你允诺他偷到本子就买糖人。可你偷了堆肥法子没控好湿度,偷了驱虫水没记准叶背——你当种田是偷两笔字就能成的?”

吴铁柱的头垂得更低,泥水里的小本子浸了水,墨迹晕成一团:“我...我家那三亩地,去岁收的粮还不够填仓。你们刚来那会儿,谁不是笑话你们?可如今...你们的稻子抽穗比谁家都早,灶房飘出的香味能绕村半圈...”

他喉结动了动,“我就是气,凭啥你们能行,我就不行?”

周砚从怀里摸出块干净的布,替他擦脸上的泥:“你看过我案头那摞农书么?从《氾胜之书》到《西时纂要》,我抄了八遍。穗儿熬坏了三个砂锅,才试出用松针熏米能防虫。”

他指了指试验田,“种田没巧,就是把书里的理儿,和地里的泥儿,揉巴揉巴成自己的。”

顾穗转身跑回屋,再出来时手里捧着个粗陶碗。

姜汤的热气裹着姜香扑在吴铁柱脸上,他接过碗,掌心被烫得一缩——这温度,和他娘当年给他熬的驱寒汤一模一样。

“明儿起,你要是愿意,就来我家灶房搭把手。”顾穗蹲下来,替他理了理被泥水泡皱的袖口,“我教你看火候,周郎教你算田亩。但得光明正大地来,成不?”

吴铁柱捧着碗,眼泪啪嗒啪嗒掉进汤里。

他喝完最后一口汤,把碗轻轻放在田埂上,转身时脚步有些踉跄。

顾穗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忽然听见周砚在身后轻笑:“你方才递姜汤的模样,倒像在哄狗蛋。”

“都是被生活逼急了的人,谁比谁容易?”顾穗弯腰捡起地上的泥本子,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吴铁柱要稻子”,墨迹被泥水泡得模糊,倒像朵开败的花。

回到灶房时,月光透过窗纸落在案头的历书上。

顾穗凑近一瞧,春分节气的红圈被她画得格外深。

她伸手摸了摸墙缝里藏着的半块残碑,指尖触到“春分”二字的刻痕,忽然笑了——等过些日子,该请村里的老老少少来尝尝,这春天里头一茬的鲜。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