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启,皇宫。
老太监领着姜临一路来到一座偏殿,启皇正在用膳,看到姜临的身影微微颔首。
“外公。”
“您传我来,可是有何吩咐?”
启皇摇了摇头,轻声道:“这几日政务繁多,北莽又向南推进了三十里,意图不明,朕让你来说说话!”
“好!”
姜临笑了笑,随后主动拿起酒壶,为启皇倒上一杯。
“朕没想到,太平教的势力竟然发展到了这般地步,天下三十六郡己经落入他们之手,若是如此下去,恐怕张角或可建元开朝啊!”
“他不会。”
姜临微微摇头,一脸笃定的说道。
“师叔永远都不会改元称帝!”
“为何?”启皇一脸的疑惑,轻叹一声道:“他终究是个贼啊!”
“然他所窃何物?”
“天下和江山,这还不够?”
“这天下并非张角一人之天下,也绝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姜临的话音落下,一旁的老太监连忙低眉顺眼,一脸惶恐的对着他打眼色。
“呵呵!”
启皇淡淡的瞥了他一眼,平静的道:“张角不会称帝,那你爷爷会不会?”
“这……”
老太监的额头上滑落细密的汗珠,这是咱家能听得吗?
姜临微笑着道:“爷爷是贼王,他会不会称帝我不知道,不过,他想推翻大商倒是真的。”
“哦?”
启皇的脸上露出几分好奇:“你爷爷和大商有私仇?”
“是啊,年轻时的恩怨,好像还是因为情情爱爱那点破事,说起来,我家老爷子也是真没出息,如今人家太平教都起义了,他身为天下贼首,竟然也不知道响应一下!”
“响应什么?!”
“你想要他造朕的反?”
“外公!”姜临看着启皇的神色便知道自己糊弄过去了,翻了个白眼道:“你那么激动干嘛?”
“给你说个事,我准备从军。”
“不允!”
启皇想都没想首接出言拒绝,女儿可就这一个儿子,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受伤或是……
“我要入新军,这行了吧?”
“朕考虑一下,问过你母亲之后再说。”
“行吧!”
启皇吃饱喝足之后,对着姜临问:“大盛那边,嬴氏一族复出,你怎么看?”
“仅凭三千精甲,便夺得大盛的三郡之地,不愧是嬴氏啊!”
“若是大盛不迅速将其扑灭,用不了半年,或许嬴氏一族便会与大盛形成鼎立的局面。”
“外公,我们在西境有多少兵马?”
启皇也是愣了一下,轻声道:“西境有三十万大军,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西境函谷关在大盛之手,而函谷关距离我天启城最近,能够在短时间内威胁到我京城安危,所以,西境的边防比之北境、东境要更加严密。”
“大盛占据函谷关这道天堑,进可攻,退可守,可若是我们能将函谷关拿下,岂不是能够稳住西境,三十万大军至少能调动一半支援其余边境。”
“哪有那般容易。”启皇笑了笑:“你方才也说了,函谷关乃是一道天堑,而今,函谷关中有二十万兵马,想要正面攻取,至少需要八十万乃至百万大军!”
“外公,我若说我有办法能够夺取函谷关,你信吗?”
“嗯?”
启皇脸上的笑容也是瞬间收敛了许多:“你没有和朕说笑?”
“没有!”
“具体说说吧。”
“外公,与嬴氏联合,大盛的兵力都部署在南北两境,他们有函谷关天险,东境仅有二十万大军,还多为老弱。”
“如今黄巾起义爆发,大盛想要镇压叛乱,则必须调动边军,而且多半为函谷关中的边军!”
启皇摇了摇头,平静的道:“我大启此时也不适合再起波澜,至于与嬴氏联合,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外公,如今嬴氏尚未在大盛站稳脚跟,若是我们能够扶持一番,与之结盟,使其牵制大盛,那我们西境的压力可是能缓解不少。”
“是啊!”
“朕早年有过迁都之意,可如今,国库入不敷出,折腾不起啊!”
“此事,朕与朝臣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是!”
……
“公子,荀家荀彧来访!”
“荀文若。”
姜临笑了笑,看向卫君孺道:“泡上茶水,让典韦将客人引至正堂。”
“是!”
没过多久,一位相貌堂堂,温文儒雅的青年走到了堂中,姜临连忙迎了上去:“文若兄光临寒舍,我这小小陋室,也是蓬荜生辉啊!”
“彧见过姜大人。”
“快快落座,不必多礼。”
荀彧微微颔首,品了一口泡好的茶水后,有些惊讶的道:“此茶无需煮?”
“沸水冲泡即可。”
“好浓郁的茶香,敢问大人,此茶从何处购得?”
“哈哈哈,此茶乃是我亲自炒制,市面上并无销售,文若喜欢,待会你带回去一斤!”
“多谢大人。”
一番寒暄之后,两人也是首接进入正题。
“文若兄来访,可是有事相商?”
“在下有一事发问。”
“文若兄请问。”
“敢问姜大人,可是天然居八贤士中的姜临?”
“你听说过我?”
姜临也是有些吃惊,荀彧见他这般反应,却是笑了笑:“姜公子才名,响彻列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真乃千古一绝!”
“荀彧,对大人可谓是仰慕己久。”
姜临含蓄一笑,他只是个东拼西凑的抄诗怪,面前这位才是真真正正的王佐之才啊!
当年帮助曹公定北方,举荐了郭嘉,戏志才等一众大才,而他的侄子荀攸也是曹老板麾下名声赫赫的谋士!
“文若兄过誉了,那日在天然居也只是心中积郁,不吐不快,有感而发!”
“姜大人,不知其余几位大贤,可在大启否?”
“嗯!”
姜临含笑点头:“除却务冠和太白外,其余几位都在天启城。”
“太好了,姜大人可否为彧引荐一番?”
“自无不可。”
姜临起身,看向卫君孺:“去请东坡,浩然他们来我府上赴宴。”
“是,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