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这门学问,是家传的

第七十八章 教犬父作为,姜临献策

加入书架
书名:
造反这门学问,是家传的
作者:
十一点
本章字数:
4378
更新时间:
2025-05-07

苏家兄弟皆是陷入了良久的沉默,面色有些凝重,苏轼看向姜临道:“姜兄,此事要不要提醒姜叔叔一下?”

“不必。”

姜临摇了摇头,一脸怅然道:“纵使是太平教真的图谋不轨,可如今他们一没有聚集兵将,二没有杀人放火,官府又能如何?”

“况且,都是一群苦命的百姓罢了。”

“姜兄,你这言论……很危险啊!”

苏轼有些担忧的看了姜临一眼,轻声提醒道:“不管在历朝历代,聚众者多半没有好下场。”

“子瞻兄,自古以来可有过农民起义?”

“没有……”苏轼想了很久,摇了摇头:“夏商周皆有同室操戈,大禹亦有世家谋逆,却从未有过农民起义。”

“是啊!”

姜临点了点头,心中也是暗自一叹,这个世界没有陈胜吴广起义,可如今却是出了一个张角。

也正是因为没有农民起义,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士族们从未将底层的百姓看做是人。

有的时候,唯有血与刀,才能让人心怀敬畏,人……对人的敬畏!

“姜兄,如今这世道,百姓们真的活不下去了吗?”苏轼的脸上透着几分不解,一旁的苏辙却是摇了摇头:“哥,江南己经算是大衍最为富庶之地了。”

“可你去街上,又有多少流民乞儿衣衫褴褛?”

“前几日听父亲说,半月前临江郡洪涝,农田淹没,百姓屋舍被毁,朝廷下令救济灾民,可郡府的粮仓打开之后,竟是空的?”

“怎么可能!”苏轼一脸的骇然:“各郡粮储都是有规章制度的……”

“是啊!”苏辙也是长叹一口气:“临江郡守乃是谢家之人,前脚押解回京,关了几天就放出来了。”

“如今调任安乐,依旧是郡守。”

“他拍拍屁股调走了,可临江的数十万灾民却是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更可笑的是,新任郡守接任之后,向朝廷讨要粮草赈灾,朝廷却说国库空虚,让其自行筹措。”

“可方才,姜二叔来信,陛下要兴建大衍宫!”

“呵呵!”苏辙一脸的冷笑:“如此朝廷,百姓岂能不反?”

姜临看向苏澈问道:“如今这些灾民如何安置?”

“听说……临江郡守下令,驱逐一部分老弱前往其余郡府,又让各大世家开仓借粮,借一还五,利息另算!”

姜临的眸中也是绽着几分怒容,朝廷如此作为,衍皇怕是不会不知,可二叔呢?

户部如今属于左相一脉,执掌国库,若是谢揣不开口,怕是二叔也无能为力,只是衍皇又是何态度呢?

不过,这也是个机会,这个时代,人口才是最大的生产力,若是能够将这批灾民纳入江南,妥善安置,岂不是名利双收?

“走,回去寻父亲。”

姜临一行回到了宴廷,众人喝的也是差不多了,老爷子也是和蔡邕等人相谈甚欢,还无奈的看了自家儿子一眼,都差不多的年纪,为何人与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父亲!”

姜临落座之后看向姜肃,有些沉闷的开口:“临江郡大灾,您可曾听闻?”

“临江?”

犬父一脸的茫然:“临江距离我江南不过百余里,他们那边有什么灾祸?”

“洪涝,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临江郡府不仅无力救灾,反而驱逐老弱。”

“地方大族趁机大发国难财。”

“朝廷以国库空虚为由,拒绝下放赈灾粮。”

姜临将临江郡的情况简单的叙述一遍,犬父却是目瞪口呆:“你……说的都是真的?”

“此事,老夫也有耳闻。”苏洵长叹一口气:“贤侄所言,句句属实。”

“这……简首是岂有此理!”姜大人首接拍案而起,气愤填膺道:“江南郡府如此行径,与草寇何异?”

“咳咳!”

姜老爷子轻咳一声,面色有些不自然,神色不忿的想,那些狗官什么时候配与我草寇相比了?

“身为一郡官僚,遇灾不赈,与民不救,反倒是与世家同流合污,驱逐老弱!”

“该杀!”

看着犬父大人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姜临也是带着几分欣慰,你可以怀疑犬父的能力,可以怀疑他的智商,但是绝对不能怀疑犬父的拳拳报国之心,爱民之仁义!

在大是大非面前,犬父向来是分得清,看的明的。

“父亲,你身为江南郡守,也无权插手朝廷的决策,不过儿以为,为官一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于荒郊,困死于野岭。”

“我儿说的对,圣人云,古人为政,爱人为大,本官绝不能坐视不理。”

“临儿……你……可有何妙策?”

姜临看着犬父竟然主动向自己请教,也是含笑点头:“父亲上书一封,就说江南来了不少灾民,请求朝廷准许开仓放粮。”

“不过,救济灾民仅靠粮草,治标不治本,如今我江南贸易往来发达,可以行以工代赈!”

“其二从灾民之中,择出青壮,以粮食募之,修路筑桥,或是疏通河道,如此一来,以极其低廉的成本便可收获劳动力,还可用之于建设!”

“其三,对于一些老弱,可在江南建造孤老院,收纳一些没有能力劳作的老弱病残,由官府进行赡养,并对民间发起募捐。”

“其西,我江南如今还算富庶,郡府府库也算充盈,上书兵部,请求扩充郡兵,以清剿匪患,维系治安!”

“其五,派官吏在临江到江南的官道上设下粥棚,帮助灾民逃荒!”

“其六,由官府出面,向灾民借贷农作物幼苗,待来年秋收,再由借贷的百姓偿还。”

“其七,鼓励灾民垦荒,每垦殖一亩荒地,免税三年,鼓励灾民在江南造册落户,吸纳百姓在江南定居!”

姜临将一条条赈灾策略道出,整个宴廷也是变得鸦雀无声,皆是一副呆呆地样子看着他。

“我儿大才!”

“有此数策并行,灾民可定啊!”

“姜贤侄真乃不世之材,这些策略随便拎出来一条,都要比以往的开仓放粮要好的多啊!”

姜临谦逊一笑,心中暗暗盘算着,等到这批灾民到了江南,桃花山那边应该能大肆扩充一波人马了吧?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