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戟定山河

第23章 春耕保卫战

加入书架
书名:
隋戟定山河
作者:
红尘醉道人
本章字数:
3730
更新时间:
2025-04-21

大业十三年三月初一,黎阳城外

冻土刚刚化开三寸,老农王三就带着全家下地了。他粗糙的手指捻着土块,眉头拧成了疙瘩:"地气不足啊,今年怕是有倒春寒。"

不远处,楚骁正和十几个老农蹲在田埂上议事。这些庄稼把式是杜如晦特意请来的,专门指导春耕安排。

"将军,北坡那三百亩得晚十天播种。"缺了颗门牙的李老汉比划着,"那边阴冷,种早了要烂根。"

楚骁认真记在竹简上。自从放走马周后,他越发注重听取百姓意见。正说着,红拂匆匆赶来,附耳低语几句。楚骁脸色骤变——探马发现唐军正在砍伐上游树林,疑似要造攻城器械!

军议厅内,杜如晦将最新情报一一标注在地图上:"李世民分兵三路:一路佯攻河北窦建德,一路在上游造筏,还有一路......"他指向黎阳东南的丘陵地带,"从这里秘密运来了投石车。"

"先下手为强?"罗士信摩拳擦掌。

楚骁却摇头:"春耕在即,不宜主动出击。"他转向苏定方,"新做的'耕战两用弩'有多少?"

"三百具。"独臂少年回答,"按将军吩咐,都做成农具模样,平时当耧车用。"

马周站在角落,突然开口:"学生有个想法......"

众人目光聚焦过来。这个曾经背叛过的少年谋士,如今越发沉稳。他走到沙盘前,摆弄起几个小木块:"唐军砍树造筏,必走水路运输。我们何不在河道设卡,以'检查春汛'为名......"

杜如晦眼睛一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三月初五,黎阳东南三十里的老鸹渡。

十几个穿着蓑衣的"农户"正在河边忙碌,为首的徐憨子大声吆喝:"官府有令,所有木排都要登记!"

唐军工兵不疑有诈,任由他们登上木排"检查"。这些"农户"腰间别着的可不是尺子,而是苏定方特制的量具——能量出木材承重极限,专找要害位置做手脚。

"这根得打钢钉加固。"徐憨子指着主梁,趁人不备时却用锉刀偷偷削薄了关键部位。等木排运到唐军大营组装成攻城塔,稍微受力就会断裂。

同一时间,上游的"渔户"也在行动。他们划着小船"捕鱼",实则往河里倾倒徐憨子配制的药粉。这种草药无毒,但会吸引水蛭聚集——唐军若用此水煮饭,不出三日就会腹泻不止。

三月十二,春分。

黎阳城外出现奇异景象:田间地头除了耕作的农户,还散布着许多"稻草人"。这些假人穿着兵服,远看像守军巡逻,实则是为掩护真正的哨兵。

"将军,东南二十里发现唐军斥候!"扮作农夫的哨兵飞奔来报,"他们在测量田地!"

楚骁立刻明白李世民想干什么——毁田断粮!他当即下令:"全军换装,混入春耕队伍。"

次日拂晓,五百唐军轻骑果然突袭东郊农田。他们挥舞火把冲向麦田,却不知脚下早己埋好"铁蒺藜"——这次是真正的农具改造的,耙齿朝上,专扎马腿。

惨叫声中,正在"耕作"的黎阳士兵突然从麦垛里抽出兵器。更可怕的是,那些"稻草人"竟然动了!原来是苏定方设计的机关假人,内藏弩箭,由远处孩童拉绳操控。

唐军丢下几十具尸体仓皇逃窜。而真正的农户们早在战斗开始前,就被红拂组织撤到了安全地带。

三月十八,夜雨倾盆。

唐军终于亮出杀手锏——三辆巨型投石车。这些庞然大物能抛射百斤火球,射程远超黎阳弩箭。

"必须毁掉它们。"楚骁在雨中眯起眼,"但正面强攻伤亡太大。"

马周盯着滴水的屋檐,突然想起儿时玩的竹蜻蜓:"若是从天上......"

"风筝!"杜如晦和红拂异口同声。

当夜,十几个特制大风筝悄然升空。这是徐憨子用油布和竹篾赶制的,每个下面都吊着"火葫芦"。趁着风雨交加,风筝线被故意弄断,燃烧的风筝正好落在唐军投石车营地!

风助火势,唐军苦心打造的攻城器械转眼化为灰烬。最妙的是,这场"天火"看起来完全像意外,李世民吃了个哑巴亏。

西月初,春耕进入高潮。

唐军的骚扰越来越频繁,但黎阳军民想出了更绝的应对之策——他们发明了"哨耕制":青壮男子轮流耕作和警戒,老弱妇孺则组成运输队,用婴儿的襁褓偷运箭矢,借送饭篮子传递情报。

有次唐军偷袭西村,还没靠近田垄就被发现——耕牛突然集体狂躁起来。原来徐憨子在牛角上绑了空心竹筒,里面装着会随脚步震动的小铃铛,三里外的敌军脚步都能预警!

西月初八,李世民终于撤兵。探马回报,唐军转向攻打王世充去了。黎阳城外,绿油油的麦苗己经破土而出,在春风中摇曳如浪。

"我们赢了?"张二狗不敢置信地问。

楚骁摇头,指向远处劳作的百姓:"是他们赢了。"

田垄间,马周正带着义学孩童背诵新编的农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西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稚嫩的童声飘得很远,仿佛要传遍这伤痕累累的中原大地。

(《悯农》原作李绅,唐代。)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