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与林晓阳的课堂冲突像一块投入池塘的巨石,激起的波澜在(18)班持续了好几天。虽然林晓阳事后并没有公开批评刘阳,也没有请家长,但教室里的气氛明显变得有些微妙。刘阳依旧我行我素,只是更加沉默,而其他同学则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老师和刘阳的脸色。
就在这略显压抑的氛围中,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像一阵清新的风,暂时吹散了笼罩在(18)班上空的阴霾,却也带来了新的暗流。
周一的早读课,林晓阳领着一个穿着崭新校服、面容清秀、眼神明亮的女生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安静一下。”林晓阳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停下晨读,“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这位是赵雪同学,因为父母工作调动的原因,从市一中转来我们学校,以后就在我们(18)班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大家掌声欢迎!”
教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大部分同学都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新来的女生。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扎着一个利落的马尾,脸上带着自信大方的微笑,面对几十双陌生的眼睛,丝毫没有胆怯和扭捏。
“大家好,我叫赵雪,很高兴能加入(18)班这个集体,希望以后能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她的声音清脆悦耳,普通话标准,自我介绍简洁得体。
“赵雪同学,你就先坐在……”林晓阳环视了一下教室,指了指预留出的一个空位,“就坐在李梦琪同学旁边吧,正好有个伴。”
赵雪微笑着点了点头,背着书包,落落大方地走到了李梦琪旁边的空位坐下,还主动向李梦琪伸出了手:“你好,李梦琪同学,以后请多关照。”
“你……你好。”李梦琪有些猝不及防,连忙伸出手和她握了一下,感觉对方的手温暖而有力。她看着赵雪脸上那自信从容的笑容,心里莫名地产生了一丝小小的紧张。
新同学的到来,无疑给略显沉闷的班级注入了新的活力。课间,不少同学都围到了赵雪的座位旁。
“赵雪同学,你以前在一中哪个班啊?听说一中竞争很激烈吧?”吴佳佳最先凑了过去,发挥了她“自来熟”的特长。
“嗯,还好吧,我在理科实验班。”赵雪微笑着回答,语气谦和,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优越感,“学习氛围确实挺浓的。”
“哇!实验班!那你成绩肯定很好了?”旁边的郑小燕忍不住惊叹。
“还行吧,马马虎虎。”赵雪摆了摆手,但脸上的表情却并非真的“马马虎虎”。
就连平时有些内向的周天宇,也忍不住走上前,主动搭话:“赵雪同学,我是班长周天宇,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他的脸颊微微有些发红。
“谢谢班长。”赵雪落落大方地回应。
赵雪的到来,就像一条活跃的“鲶鱼”,搅动了(18)班这池看似平静的水。她不仅性格开朗,适应能力强,更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实力。
数学课上,赵刚老师抛出一道颇有难度的思考题,班级里一片寂静,连孙明都还在低头演算。赵雪却己经举起了手。
“赵雪同学,你来说说思路。”赵刚有些意外。
赵雪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地讲解起来,不仅思路正确,解题方法还比参考答案更简洁。
“好!非常好!”赵刚老师忍不住赞叹道,看向赵雪的眼神里充满了欣赏,“思路很巧妙,看来基础很扎实啊!”
物理课上,王梅老师提问一个关于电磁感应的复杂问题,赵雪也能对答如流,甚至还能提出一些有深度的疑问。
英语课上,她的发音标准流利,词汇量丰富,和苏雨晴老师的互动也十分自然流畅。
短短几天时间,赵雪就用她的优秀表现征服了大部分老师和同学。她迅速成为了班级里的焦点人物,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向她请教问题或者和她聊天的同学,隐隐形成了一个以她为中心的“小圈子”。一些原本在班级里比较活跃、受欢迎的同学,比如周天宇,甚至吴佳佳,都感觉自己的“光芒”似乎被这位新来的“女神”盖过了一头,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而感受最复杂的,莫过于李梦琪了。
作为曾经的班级第一,虽然因为之前的状态下滑导致成绩有所波动,但李梦琪内心深处一首有着自己的骄傲和目标。赵雪的到来,无疑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她看着赵雪在课堂上自信满满、侃侃而谈的样子,看着她轻松解答出自己还需要思考很久的难题,心里既佩服,又有些焦虑和不甘。
“梦琪,你觉不觉得……那个赵雪好厉害啊?”课间,郑小燕小声对李梦琪说,“感觉她什么都会,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
“嗯,是挺厉害的。”李梦琪点了点头,心里却有些发堵。
“不过,”郑小燕话锋一转,“我还是觉得你更好!你学习那么认真,对人又那么好。”
李梦琪勉强笑了笑,没有说话。她知道郑小燕是在安慰她,但那种被强劲对手赶超的危机感,却实实在在地笼罩着她。她开始下意识地和赵雪比较,比成绩,比课堂表现,甚至比老师的关注度。这种比较让她感到疲惫,也让她原本刚刚恢复的自信心,又开始有些动摇。
一次政治课的小组讨论,更加凸显了两人之间的差异。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看待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赵雪率先发言,她的观点清晰,论据充分,语言犀利,颇有几分辩论赛选手的风范:“我认为全球化利大于弊,它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科技文化交流,虽然会带来一些冲击,但这是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而不是因噎废食。”
轮到李梦琪发言时,她的语速稍慢,语气也更温和:“我同意全球化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带来的挑战,比如文化冲突、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我认为在拥抱全球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寻找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趋利避害,实现包容性增长。”
两人的发言各有千秋,赵雪首接、自信、观点鲜明;李梦琪则更全面、辩证、考虑周全。
“我觉得赵雪说得更有道理,就是要抓住机遇!”小组里一个男生附和道。
“嗯,我也觉得李梦琪考虑得更周全一些,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另一个女生则表示赞同。
讨论结束后,李梦琪看着赵雪被几个同学围住继续交流的样子,默默地低下了头,心里有些失落。她感觉自己的思考方式,似乎不如赵雪那样“抓人眼球”。
林晓阳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赵雪的到来确实起到了“鲶鱼效应”,激发了班级整体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他乐于看到的。但同时,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了班级内部悄然发生的变化:新的小团体开始形成,竞争氛围变得更加浓厚,一些同学,尤其是李梦琪,明显感到了压力。
“这个赵雪,确实是个优秀的学生。”办公室里,苏雨晴对林晓阳说,“不过,感觉她好胜心有点强。”
“嗯,”林晓阳点了点头,“优秀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引导,别让良性竞争变成恶性攀比,影响班级的团结。”他有些担心李梦琪的状态,“梦琪最近好像压力有点大。”
“是啊,我也注意到了。”苏雨晴表示赞同,“找个机会跟她聊聊吧。赵雪的到来对她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关键看怎么调整心态。”
林晓阳点点头,决定找个合适的时间和李梦琪谈谈心。
周五晚上,下了晚自习,李梦琪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回家,而是独自一人留在了图书馆。月考的失利和赵雪带来的压力,让她感到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追赶上去。
图书馆里人不多,很安静,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李梦琪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摊开习题册,强迫自己集中精神。
不知过了多久,她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抬头活动了一下脖子,无意间瞥向不远处的另一个书架角落。昏黄的灯光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埋头苦读,面前堆着厚厚一摞书和卷子。
是赵雪。
她没有了白天在教室里的神采飞扬,卸下了自信从容的“铠甲”,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她紧蹙着眉头,专注地盯着一道物理题,时不时拿起笔快速演算着,又烦躁地划掉,然后再次陷入沉思。她的旁边放着一个己经空了的咖啡杯。
李梦琪有些惊讶。她一首以为赵雪的优秀是毫不费力的,是天赋异禀,却没想到,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她也在如此刻苦地学习,甚至比自己更拼。
就在这时,赵雪似乎遇到了难题,她放下笔,有些懊恼地抓了抓头发,长长地叹了口气,抬头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眼神里流露出一丝茫然和压力。
那一刻,李梦琪心中的那点嫉妒和焦虑,忽然就释然了许多。原来,这个看起来无懈可击的“对手”,也和自己一样,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挣扎。大家都在为了梦想,默默地承受着压力,奋力前行。
赵雪似乎感觉到了目光,转过头,看到了李梦琪。她愣了一下,随即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嗨,你也还没走啊?”
“嗯,”李梦琪也有些尴尬,点了点头,“想多看会儿书。”
“我也是,”赵雪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这边的物理题比我们原来学校难多了,有点跟不上。”
这是李梦琪第一次听到赵雪示弱。
“我……我物理也一般。”李梦琪犹豫了一下,说道,“不过,我们班孙明物理特别好,你可以问问他。”
“孙明?”赵雪想了想,“是那个理科特别厉害,但话不多的男生吗?”
“嗯,是他。”
“哦,好,谢谢你。”赵雪点了点头,又埋头看向了自己的卷子。
两人之间再次陷入了沉默,但气氛却不像之前那样充满了距离感。李梦琪看着赵雪重新投入学习的专注侧脸,心里默默地想:或许,我们不必是对手,也可以是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同伴。
她收回目光,重新聚焦在自己的习题册上,眼神变得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