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夏的微风己经带上了些许燥热,高考的脚步也随之越来越近。在这紧张的备考氛围中,一年一度的高考体检如期而至。对于启航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们来说,这既是一次例行公事,也像是一场小小的“审判”,其结果或多或少牵动着他们敏感的神经。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高三(18)班的学生们在林晓阳的带领下,分批前往市中心医院的体检中心。一路上,平日里埋首书本的少男少女们,此刻却显得有些躁动不安,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关于体检的各种“小道消息”。
“听说今年的视力检查特别严,稍微有点近视就会被记录下来!”
“体重超标会不会影响报考某些专业啊?我最近好像又胖了……”
“抽血疼不疼啊?我有点晕血……”
各种各样的担忧和猜测在队伍中弥漫,空气中夹杂着好奇、紧张,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未知的恐惧。林晓阳看在眼里,不时地出言安抚,试图缓解学生们的紧张情绪。
体检中心里人头攒动,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们有条不紊地引导着学生们进行各项检查。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血压、内外科……一项项检查下来,学生们的表情也各不相同。有的在测完视力后如释重负,有的则在体重秤前唉声叹气,还有的在抽血处紧闭双眼,不敢首视。
林晓阳穿梭在各个检查室之间,一边维持着队伍的秩序,一边留意着学生们的状态。他特别关注了班里几个身体状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比如有哮喘史的郑小燕,以及……体型明显偏胖的黄志强。
黄志强站在体重秤上的时候,表情显得格外不自然。当医生报出那个数字时,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下意识地避开了周围同学投来的目光。接下来的几项检查,他也都显得心事重重。
体检结果陆续出来,大部分学生都顺利通过,只有少数几项指标略有偏差,但也无伤大雅。然而,当林晓阳拿到黄志强的体检报告时,他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紧紧锁了起来。报告单上,几个加粗的箭头和异常指标格外刺眼:体重严重超标、血压偏高、血脂异常,甚至还有“轻度脂肪肝”的诊断。
这己经不是黄志强的身体第一次亮起红灯了。从高一开始,林晓阳就多次提醒过他要注意控制体重,加强锻炼,但收效甚微。如今,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体检报告,林晓阳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这不仅仅关系到黄志强能否顺利通过高考体检,更关乎他未来的身体健康。
“林老师,我的体检结果……怎么样?”黄志强磨磨蹭蹭地走到林晓阳身边,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眼神躲闪,不敢首视林晓阳。
林晓阳看着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志强,有些情况,我们需要重视起来了。”
黄志强闻言,脑袋垂得更低了,双手不安地绞着衣角。他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但当这一切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呈现在面前时,那种失落、自卑和对未来的担忧,还是像潮水般将他淹没。他害怕因为身体原因影响高考录取,更害怕面对同学异样的眼光和父母失望的表情。
林晓阳看出了他的窘迫和不安,语气尽量温和地说:“别太担心,具体情况我们回去再说。现在先让其他同学完成体检。”
体检结束后,返回学校的大巴上,气氛明显比来时沉闷了许多。一些学生因为担心自己的体检结果会影响报考某些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而显得忧心忡忡。高考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书本和试卷,也来自于这些看似细枝末节却又至关重要的环节。很多学生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常常以牺牲睡眠、缺乏锻炼为代价,身体早己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次体检无疑给他们敲响了警钟。
傍晚,林晓阳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再次仔细翻阅着黄志强的体检报告。每一个异常的数字,都像一根针一样刺在他的心头。作为班主任,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他知道,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引导黄志强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帮助他找到解决的办法。他决定,必须尽快找黄志强和他的家长好好谈一次,共同商量对策。
夜幕降临,启航中学的操场上,一个略显笨拙的身影正在独自跑步,是黄志强。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顺着脸颊不断滴落。他跑得很慢,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懊悔,有不甘,也有一丝微弱的决心。白天的体检结果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18)班的教室里,晚自习的铃声刚刚响过。体检的结果在班级里引起了小范围的讨论,虽然声音不高,但话题却都围绕着“健康”、“锻炼”、“作息”等关键词展开。
“看来以后真不能再熬夜刷题了,视力都下降了。”
“是啊,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考前把身体搞垮了就得不偿失了。”
一场看似普通的体检,却在这些即将面临人生大考的学子心中,悄然播下了一颗关注健康的种子。只是这颗种子能否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还需要时间和行动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