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同巨大的黑色幕布,笼罩着这座即将迎来大考的城市。这是高考前的最后一夜,一个注定被无数人铭记的“不眠之夜”。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期待与焦虑,希望与忐忑,如同潮水般在每个人的心头涌动。
(18)班的教室早己空无一人,但属于高三学子们的灯火,却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亮着。
李梦琪的房间里,灯光调得柔和。她相对平静,按照自己考前制定的最后计划,又快速回顾了一遍各科的重点笔记和错题集锦。书本合上,她戴上耳机,播放着舒缓的轻音乐,试图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然而,脑海中却像放电影一般,不时闪过一道道模拟题的影子,闪过老师们殷切的叮嘱,闪过父母充满期盼的眼神。她翻了个身,努力让自己早点入睡,但意识却异常清醒。
周天宇的家中,气氛则显得温馨而有序。他给了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语气轻松地说:“爸,妈,放心吧,我准备好了。”然后,他有条不紊地再次检查了一遍考试用品:准考证、身份证、削好的2B铅笔、备足的黑色签字笔、透明的文具袋……确认无误后,他在班级的微信小群里和孙明、刘阳几个好友互相发着加油的表情包。
“明天都稳住啊!平常心!”周天宇发了一条。
“必须的!等考完一起去嗨!”孙明秒回。
放下手机,周天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放空大脑,进入睡眠状态。
孙明的房间里,灯光却显得有些刺眼。他显得有些亢奋,又夹杂着难以掩饰的紧张。他一会儿拿起准考证仔仔细细地看上几遍,生怕上面的哪个字会突然消失;一会儿又在不大的房间里踱来踱去,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背诵着什么公式。
“小明,别晃了,早点睡吧,养足精神明天才能好好考试。”孙妈妈在门外轻声劝道。
“知道了妈,我再看一眼,马上就睡!”孙明应着,但脚步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刘阳则依旧保持着他特有的沉稳。他没有再看书,而是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闭目沉思,回顾着林晓阳和各科老师强调的考场注意事项,在心中默默地给自己做着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己经尽力了,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赵雪的房间里,台灯的光芒专注而宁静。她正在认真地梳理着各科的知识框架图,确保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每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都清晰地印在脑海中,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得分的细节。
除了他们,还有更多的学生,以各自的方式度过这个特殊的夜晚。有的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的星光成了他们唯一的慰藉;有的则选择和父母聊聊天,倾诉着内心的紧张与期待,从家人的温言软语中汲取力量;有的独自站在窗前,眺望着城市的夜景,心中思绪万千,对明天既充满了向往,也带着一丝对未知的忐忑。
老师们的心,也同样牵挂着这些即将踏上战场的孩子们。
林晓阳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他索性起身,来到书房,又一次翻开了(18)班的学生名册。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独特的青春。他仿佛能看到他们或专注、或迷茫、或喜悦、或失落的脸庞。他在心中为每一个孩子默默祈祷,希望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他拿起手机,给苏雨晴发了一条信息:“雨晴,早点休息。相信孩子们,他们一定能行。”
很快,苏雨晴回复道:“林老师也早点休息。嗯,我对他们有信心!我们一起等他们的好消息。”
苏雨晴也同样难以入眠。她打开微信朋友圈,编辑了一条祝福状态:“亲爱的孩子们,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愿你们笔锋所至,皆是心之所向。高考加油!Dreams e true!”下面配了一张启航中学校门的照片。很快,这条状态下就收到了许多学生的点赞和回复,一句句“谢谢苏老师!”、“我们会加油的!”让她感到无比温暖。
其他的科任老师,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关注着这个特殊的夜晚。有的在年级教师群里互相打气,交流着各自班级学生的情况;有的则给平日里关系比较亲近或者状态不太稳定的学生单独发去了鼓励的信息,字里行间充满了关爱与期盼。
而家长们,或许是这个夜晚最焦虑的一群人,但他们却努力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平静如常。
“早点睡啊,别想太多,正常发挥就好。”
“明天想吃什么早餐?妈妈给你做。”
他们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生怕给孩子增添一丝额外的压力。客厅里,电视机的音量调得很低,夫妻俩悄声议论着明天送考的路线、天气预报,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阳台上,有母亲双手合十,对着夜空默默祈祷。卧室门口,有父亲一遍遍地叮嘱孩子早点休息,不要熬夜。
李梦琪的母亲轻轻推开女儿房间的门,看到女儿似乎己经睡着了,她放轻脚步走进去,为女儿掖了掖被角。昏黄的床头灯光下,女儿恬静的睡颜显得格外美好,但也让她的心中充满了期盼与难以言喻的担忧。她多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又希望这一刻能慢一点。
城市的夜晚,依旧灯火璀璨,车流不息,与无数家庭内心的波澜起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闻媒体的各个平台上,关于高考的最后报道和温馨提示仍在滚动播出,营造出一种大战在即的紧张氛围。考点周围的酒店,更是灯火通明,几乎住满了提前入住的考生和家长,每一个亮着灯的窗口背后,都可能是一个不眠的灵魂。
期待与焦虑,在这个夜晚被放大到了极致。人们渴望着黎明的到来,渴望着那场决定命运的考试早点开始,又对未知的考试结果充满了深深的恐惧。爱与压力,也在这个夜晚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家长们的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孩子;学生们努力表现出的平静,不想让家人担心。这是一种集体性的失眠,一种跨越空间的共情,无数人因为同一件事情而牵动心弦。
不知过了多久,东方的天空渐渐泛起了一抹鱼肚白。黑夜即将退去,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嘀嘀嘀——”
清脆的闹钟声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响亮。紧接着,各个家庭里,也陆续响起了父母轻轻的呼唤声。
“起床啦,该准备去考场了。”
考生们陆续从床上起身,带着一夜未曾完全消散的疲惫与被重新点燃的斗志,开始了新的一天。
林晓阳和苏雨晴也早早地起了床。他们简单洗漱完毕,便准备动身前往各自负责的考点,要在学生们进入考场前,再给他们送上最后的鼓励与祝福。
城市,也从沉睡中逐渐苏醒。通往各个考点的道路上,车辆和人流渐渐增多。出租车、私家车、公交车,载着一个个年轻的梦想,驶向他们青春战场。
决战的号角,即将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