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清晨,阳光带着一丝金色的锐气,刺破薄雾,照亮了这座城市。今天,是无数高三学子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天——高考,正式拉开帷幕。
启航中学考点外,天刚蒙蒙亮,己是人头攒动。家长们自发组成了庞大的“送考大军”,他们手持遮阳伞,拎着保温杯和装着爱心早餐的袋子,隔着警戒线,翘首以盼,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期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却又夹杂着浓浓的爱意。
林晓阳和苏雨晴,以及其他几位高三的科任老师,早早地就来到了考点入口处。他们穿着学校统一发放的红色T恤,上面印着“启航必胜”的字样,格外醒目。
“加油!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
“相信自己,你们是最棒的!”
“深呼吸,放松心态!”
老师们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张开双臂,给每一个走进来的本校学生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
(18)班的学生们陆续抵达。李梦琪神色平静,向老师们点头致意;周天宇和刘阳并肩而来,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孙明则显得有些兴奋,和相熟的同学击掌鼓劲;赵雪依旧文静,但眼神中透着坚定。他们与老师和同学打着招呼,互相传递着力量。
考生们在引导下排起了长队,依次进行身份验证,然后安静地走进考场。警戒线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线外是喧嚣的期盼,线内是肃穆的战场。
上午九点整,清脆的铃声在考场内响起,第一门科目——语文考试正式开始。监考老师分发试卷,教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学生们迅速浏览着试卷,熟悉题型,分配时间,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奋笔疾书。
当作文题目公布后,考场内的气氛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变化。李梦琪看到题目后,嘴角微微上扬,显然是她擅长的类型,文思如泉涌,很快便在草稿纸上列出了提纲。而孙明则有些抓耳挠腮,眉头紧锁,但他努力回忆着林晓阳和语文老师课上讲过的审题技巧和写作方法,努力寻找着突破口。其他学生也都在紧张地构思着,有的凝神思索,有的则快速动笔。
考场内一片寂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偶尔响起的考生轻轻的叹息或翻动卷子的声音。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梦想。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终于响起。考生们如释重负般地放下了手中的笔。走出考场,他们的表情各异。有的面带微笑,步履轻松,显然发挥得不错;有的则眉头紧锁,与同伴小声讨论着某道阅读题或作文的立意,脸上带着些许懊恼。
家长们立刻围了上来,嘘寒问暖。
“考得怎么样啊?”
“作文难不难?”
“渴不渴?快喝点水。”
林晓阳和苏雨晴则在一旁提醒着学生们:“先别对答案,考完一门就放下一门,好好休息,调整状态,准备下午的数学考试!”
简单的午餐,短暂的休整。学生们在家长或老师的安排下,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稍作休息,为下午更具挑战性的数学考试积蓄精力。
下午三点,数学考试的铃声准时响起。如果说语文是温和的序曲,那么数学无疑是激昂的战歌。学生们迅速调整好状态,调动起所有的知识储备,投入到这场逻辑与运算的较量中。
周天宇拿到试卷后,快速浏览了一遍,心中大致有了数,解题思路清晰流畅,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着。刘阳遇到一道颇有难度的解析几何题,他没有慌乱,而是沉着应对,先跳过,完成了其他题目后,再回过头来仔细分析,寻找突破口。赵雪则一如既往地发挥稳定,每一个步骤都力求精准。
考场上,偶尔会发生一些小插曲。一个女生写得太投入,笔芯突然断了,她焦急地举手,监考老师立刻走过去,递给她一支备用笔。另一个男生因为过度紧张,脸色有些苍白,额头渗出了细汗,他向监考老师示意后,喝了点水,做了几次深呼吸,稍作调整后便继续埋头答题。
考场外,媒体记者们架起了长枪短炮,采访着焦急等待的家长和送考的老师,记录下这特殊的一天。交警们则在考点周围紧张地维持着交通秩序,确保每一条通往考场的道路都畅通无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考场内的气氛愈发凝重。每一分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考场外的家长和老师们,心情也随着考试的进行而七上八下,手心都捏出了一把汗。
“铃——”
当数学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整个考场仿佛都松了一口气。考生们放下手中的笔,脸上带着鏖战后的疲惫,但眼神中也有一丝完成艰巨任务后的轻松与解脱。无论结果如何,第一天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走出考场,许多学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的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小声讨论着题目,有的则默默地收拾好文具,快步走向在外面等候的家人。
“最后那道大题你们做出来了吗?”
“感觉时间有点不够用啊!”
林晓阳第一时间在(18)班的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祝贺各位勇士顺利完成第一天的战斗!无论感觉如何,都不要去想,不要对答案,好好休息,调整心态,不受任何影响,全力备战明天的考试!你们是最棒的!”
下面立刻跟了一串“收到!”和加油的表情包。
学生们各自踏上了回家的路。有的与家人简单交流了几句今天的考试情况,有的则选择首接回到房间休息,为第二天的理综/文综和英语考试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