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七省绿林天子

第3章 活字革命

加入书架
书名:
隋唐之七省绿林天子
作者:
红尘醉道人
本章字数:
2616
更新时间:
2025-05-14

洛阳匠作坊内,张承满手泥浆,小心翼翼地将刻好的陶字排列在铁盘上。

"《永昌律》第一卷,第三页。"他低声念着,指尖微微发抖。老匠人赵铁头在旁边瞪大眼睛,看着这个寒门学子把一个个反写的陶字排成版。

"成了!"张承首起酸痛的腰,将墨刷均匀涂在字模上。当第一张纸轻轻覆上去时,整个作坊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唰——"

揭纸的瞬间,十二行工整的律文清晰地浮现出来。比手抄快十倍,比雕版便宜百倍!

赵铁头突然老泪纵横:"老汉刻了一辈子雕版,从没想过......"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程咬金风风火火闯进来,抓起一张还带着墨香的纸就往怀里塞:"陛下急用!长安那边出事了!"

长安西市,五个书生被绑在刑架上,脚下堆着焚烧的纸灰。

"私印《永昌律》,大逆不道!"监刑官厉声宣读,"按《唐律》,绞立决!"

围观的人群中,一个青衫书生突然冲出,将怀中纸张抛向空中:"你们烧得完天下纸吗?!"

雪白的纸页漫天飞舞,每张都印着"凡永昌子民,皆可上书言事"。官兵追打抢夺的百姓时,更多纸张从二楼窗口飘下——原来早有活字印刷的《永昌律》暗中流传!

同一时刻,太极殿内,李世民盯着案头堆积的"反诗",手指捏得发白。这些诗全部用同一字体印刷,根本查不出笔迹来源。

"查!给朕查清这'活字'究竟藏在何处!"

洛阳地下,一座废弃盐窖里,二十名工匠正在烛光下赶制字模。

"快!把'税''田''均'这几个字多烧三套!"张承压低声音指挥,"长安来的密探己经摸到城南了。"

突然,窖顶传来碎石滚落的声音。守卫的熊阔海抄起熟铜棍:"小子们躲好了!"

地窖门被撞开的刹那,熟铜棍横扫而出,将最先冲进来的两个黑衣人拦腰击飞。第三人趁机突入,长剑首取字模架——

"叮!"

一杆丈八滚云枪从阴影中刺出,枪尖精准挑飞剑刃。罗成白袍银甲的身影挡在字模前:"陛下有令,活字匠人,一个都不能少。"

渭水河畔的深夜,十余条渔船悄然离岸。

每艘船的舱底都藏着特制木箱,里面是浸泡过桐油的活字模。张承蹲在船头,看着对岸隐约的火光——那是接应的永昌密探发出的信号。

"小心!"船夫突然低呼。

上游漂来几盏诡异的河灯,灯芯燃着幽绿的火焰。经验丰富的老兵立刻认出:"是唐军水寨的追踪火!"

张承急中生智,抓起船上备用的"粪纸"撕成碎片,撒向河面。轻飘飘的纸屑很快贴附在河灯上,浸湿的纸张压灭了诡异的火焰。

对岸,徐茂公收起铁骨扇,对单天行轻笑:"陛下看,知识的力量,连鬼火都能扑灭。"

三个月后,长江以北各州县的城墙突然贴满告示。

不是手写,不是雕版,而是整齐划一的活字印刷。告示内容只有八个字,却让各地士族如坐针毡:

"科举取士,不问出身"

清河崔氏的祠堂里,族长将一摞印着试题的纸页狠狠摔在地上:"查!这些试题是谁泄露的?!"

管家战战兢兢回答:"回家主,满大街都在卖......三文钱一本。"

同一时刻,终南山草庐中,李靖着活字印刷的《永昌新政》,对弟子长叹:"这一局,李世民输定了。"

窗外,几个牧童正用树枝在沙地上比划,他们临摹的正是城墙告示上的字——这些孩子不知道,自己写下的每一笔,都在敲响千年士族制度的丧钟。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