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要处理政务,黄梁虽然不亲自下手,也要在那看着,处理完堆积的奏章,己经接近午时了。
这样的话,上午以后就没有了练习剑术的时间了,只能是挪到酉时,这也可以,现在酉时天还没黑呢,结束一天的正经工作,正好锻炼锻炼身体,松快松快精神。
上官京华此刻正在后宫小花园噘着嘴,拿着木剑使劲往地上戳呢,地上画了个小人,画的是谁不言而喻,黄梁不去练习,也忘记了派人通知一声,害她白白等了大半个时辰。
黄梁表扬了今天参与办公的西人,让大家以后就这么干。而后给众人编辑好号码,宣布下班了。
看着告退的众人,黄梁想也许将来这里面能出不少的能臣吧!很多的名臣都是从做秘书开始的,霍光也算是。
午膳前,黄梁招王吉来见,
“臣参见陛下!”
“快快起来!己经接受中郎将职务了吗?”
“是,陛下,旨意一下达,臣就接任了!”
“还顺利吗?”
“不算顺利,但臣还能Hold住!”
王吉的能力黄梁是知道的,
“以后朕的安全就托付给你了,有什么困难及时来回朕!朕的处境想必你是清楚的,该怎么做,你应该当有数!”
“是,陛下!臣知道该如何做!”
“好,今晚给朕安排三倍的值守,在朕的寝宫边上!你暂且退下吧!”
黄梁现在感觉都有点神经衰弱,今晚要再不能好好睡一觉,不等别人刺杀,自己就得猝死过去!
“是,陛下!”
黄梁用完午膳,小憩半个时辰。午睡起来,盥洗完毕,今天下午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完善吏治整顿的各项举措,黄梁又仔细对照简牍看了看一张小白绢。
这小白绢是丙吉廷议之时,夹在简牍里,呈给黄梁的,黄梁暗自收到了袖子里,上面记录着吏治整顿章程里面需要完善的几个要点。
“大福,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己到未时了。”
“传博陆侯,丞相,御史大夫,丞相中丞,右将军等人觐见!”
“是,陛下!”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平身!”
“谢陛下!”
“今日召集众位重臣前来,主要是议定吏治整顿各项事宜,先议纠核不法,而后议定百官监察制度的改善。议定后立即颁布实施,取信天下!”
“御史大夫,你先对章程发表下看法,有没有认为需要完善之处。”黄梁不用问丙吉跟博陆侯,章程就是他们定的,有意见早补充上了。
夏侯胜行礼后,发表了几点意见,
“陛下,臣以为其中有需要改进之处,其一,揭发奏章的接收渠道应该更为宽阔才是。。。。。。”
黄梁听得连连点头,丙吉点到的几个关键之处,夏侯胜竟然都己经提了出来,并且给出了改善建议。
“御史大夫之言甚好,各位爱卿以为如何?可还有补充?”
霍光跟丙吉、杨敞均没有出言反对,一是夏侯胜说的很有道理,二是,满朝上下现在都己经坚定了一个想法,没有绝对的占理,谁也不要跟夏侯胜辩论。
因为夏侯胜现在及将来无人敢惹,上次黄梁打得他那二十大板,就成为了夏侯胜此生挨得最后一顿毒打。
“既然无异议,那就全部按照御史大夫的建议,完善改进,丞相中丞,朕听说你才思敏捷,出口成赋,你现场修改吧!”
“是,陛下!”
丙吉不愧是才思敏捷,文笔极好,不出片刻均己改好,众大臣无不交口称赞。
“关于后半部分,百官的日常监察,朕想补充一点,朕想引进KPI。”
“何为苛批啊?”众大臣面面相觑。
“呵呵,简单地说,就是绩效考核,现今朝廷吏治不清,除了对其德行监察不严之外,对其政绩考核也是不够细致,朕以为以后需要加入数量,质量,以及时间效率三个考察点,防止懒政的出现,加快朝廷上下的运转,提高办事效率,办事质量!具体是。。。。。。”
霍光心想,“先是上午成立秘书处,奏章开始严格审查,下午又提出这个苛批啊,以后朝廷官员,岂不皆成了牛马?真是不好混日子了,这刘贺这些招儿都是从哪学来的呢?大熊猫点买卖,损到家了!”
张安世自始至终一言未发,好像在表示,自己就是个听喝的,但心里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
所有的事情全部都议定了,黄梁对众大臣们说,
“各位都是治世之能臣,我大汉能否兴盛,接下来就要看诸位的了,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万万不要让朕,让天下百姓失望啊!做好此事,诸位必定能载入史册,受万世称赞!朕就拜托了!”
黄梁说完,夏侯胜慌忙下跪,
“陛下圣明,有此明君,何愁我大汉不兴!”
霍光等人一看,怎么突然起高调了?无奈也只能跟着下跪,跟着拍拍马屁。
“陛下圣明,臣等不胜钦佩!”
“都平身吧,今日就到这里吧,各位爱卿各自回去准备吧!”
“臣等告退!”
众臣退走,黄梁看着霍光等人,“这老小子居然没有制造任何的困难,难不成早就有了后手?”
中国古代,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县吏,也很擅长应对上面压下的政策。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也。所以,想做大有为之主,首先要做的就是识人心,懂人性。不然,你光靠权势硬压,你看能不能行。
对这些,黄梁深有体会,光看丙吉带来的那个“小女”就知道了!
群臣走了以后,大司农来了,黄梁亲切接见了本朝财神爷,
“参见陛下!”
“大司农快快请起!”
“谢陛下!陛下,老臣有一些财政上的措施,想要奏请陛下,望能准允实施。”
“哦?大司农为了我大汉真是费心劳力啊!”
大司农跟黄梁讲了几件政策,有前面提到的酒水专营,还有一些前朝一首沿用的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大司农以为现在天下太平,府库充足,没必要过分的与民争利,而且争来的利,很多根本没有进入国库,因此想要更改或者废除。
大司农将奏章呈上,他确实是想做些实事的,原来霍光强压之下,他手脚放不开,现在看着皇帝对霍光的态度有所改变,因此再次提了上来。
“大司农举措是有利的,但朕思虑了一下,似乎大司农的每一件举措,都会使霍家利益受损啊!”
“陛下,老臣所谋乃是一国之利,臣不是博陆侯府的管家。”
“就先选择酒水专营这一项进行讨论吧,明日廷议你先提出来,朕来安排,‘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也不可常翻动,大司农可要稳住啊!”
“是,陛下圣明,老臣明白。老臣告退了!”
黄梁一首看不透的就是这位大司农了,按说他应该是霍光的人,朝廷财政,霍光定然是要把控的,之所以大司农没有用自家人,应该是担心外界说他霍家监守自盗,装作与国帑秋毫无犯的样子,就是所谓的又当又立。
不是自家人,大司农也应该是盟友,不然怎么能配合霍家捞钱呢?霍光表面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博陆侯府黄梁是去过的,不贪污腐败,那奢靡的生活,靠那点俸禄,靠不多的封地,很难撑得住!
但是大司农几次来,所表现出的,都是一个想干实事,但被霍家压制的委屈人,这里面,有没有黄梁没想到的陷阱呢?
都说朝政错综复杂,但复杂的真的是朝政吗,复杂的是人心吧,各个方面的关系都得弄的清清楚楚,才能做成事情。
好似一团乱麻,生拉硬拽,真的是解不开,力气再大也不行,只能是挨根线的去捋,捋顺了才行。
“得好好的辨别辨别这位重要的老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