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冬,巴郡幕府外雪压桑枝,如琼瑶缀玉。朱凯身着狐裘,执青铜杖指点三丈见方的荆州沙盘,沙盘上用荧光砂标出曹军水寨、孙吴舟师与刘备屯兵处。忽有亲卫引一青年入帐,其人长身玉立,眉间藏三分傲气,正是襄阳马谡,字幼常。
"久闻幼常熟读兵书," 朱凯抬手示意马谡近前,"某有一难,愿闻高见 —— 若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压境,孙吴五万水师袭其后,当如何破局?" 马谡目光扫过沙盘,见公安港处用红色小木旗标注,心中己有计较,遂一揖道:"某有三策,请使君听辨。"
"第一策," 马谡指尖划过长江水道,"借孙吴之力,火攻曹军水寨,此乃 ' 联弱抗强 ' 之法。" 朱凯摇头:"曹操善用降将,荆州蔡瑁水军熟知水情,火攻需东南风相助,若气候不利,反受其害。"
马谡略一沉吟,又道:"第二策,据守江陵城,深沟高垒以疲曹军,待其粮尽而退 —— 此乃 ' 持久战 ' 之道。" 朱凯用青铜杖敲了敲沙盘上的 "乌林":"江陵虽险,然曹军势大,若分兵绕后断粮道,城内又无巴郡盐铁之储,能守几日?"
马谡面上微红,掷地有声道:"第三策,亲率精锐突袭许昌,围魏救赵!" 朱凯抚掌笑道:"此计颇有机变,可惜......" 忽然从袖中抖出一卷《曹军运粮图》,"许昌屯粮充足,且有徐晃镇守,你突袭之师不过万人,如何破其坚城?"
马谡被驳得哑口无言,却见朱凯用杖尖挑起公安港旁的荧光砂,砂粒竟聚成一座浮桥模样:"幼常看这公安港,江面宽三里,水深丈五,若以桑木为箱,内充皮囊,上铺铁板,可建 ' 浮箱码头 '。" 说着从案下取出模型,二十只木箱用铁链相连,甲板上可驻兵列弩。
"此码头可随水位升降," 朱凯转动模型旁的齿轮,"退可固守,以弩箭封江;进可拆解为战船,顺流首下袭许昌。更妙在箱中可储盐粮,十日不补亦可作战。" 马谡凑近细看,见木箱接缝处刻着防水螺纹,不禁叹道:"使君此计,真乃 ' 水战陆用,动静皆宜 '!"
朱凯微微一笑,命墨山撤去沙盘,换上一幅《荆州民生图》:"幼常可知,某为何首重公安港?" 不待回答,他指着图中星罗棋布的盐井与桑田,"此处控长江之腰,又连武陵粮道,握此港者,可兼收渔盐之利、耕战之资 —— 此乃 ' 不战而屈人之兵 ' 的根本。"
马谡正自神驰,朱凯忽问:"幼常以为,陇右小麦亩产几何?" 马谡一愣:"当今丰年,不过一石五斗。" 朱凯摇头:"某断言,十年后可至三石。" 帐中诸将皆惊,霜华适时捧上一卷泛黄竹简,简首 "农政新篇" 西字虽磨损却清晰。
"此乃异人所授," 朱凯展开竹简,马谡见上面画着轮作图谱、粪肥配比,甚至有 "杂交育种" 之法,"深耕细作,合理密植,再以巴氏肥田粉......" 他忽然停口,观察马谡神色。但见马谡双目放光,手指颤抖着划过 "马铃薯种植法" 图示。
"使君所言,真能实现?" 马谡声音发颤。朱凯取过案头陶碗,碗中装着黑褐色粉末:"此乃工坊所制 ' 磷钾复合肥 ',试种之田己见成效。幼常可知,昔年李冰治蜀,兴修水利而仓廪实;今某革新农器,便是要让天下百姓 ' 足食足兵 '。"
马谡忽然离席,对着朱凯纳头便拜:"某尝谓 ' 将者,智信仁勇严 ',今见使君,方知 ' 智' 之上更有 ' 道'。某愿执鞭随镫,共图大业!" 朱凯亲手扶起,见其发间落雪未化,竟解下狐裘披在马谡身上:"幼常肯屈尊巴郡,某如得左膀右臂。明日便带你巡视工坊,见识 ' 耕战一体 ' 的真章。"
是夜,霜华望着案上《农政新篇》,轻声道:"诸葛亮若知马谡来投,怕是要夜不能寐了。" 朱凯望着窗外落雪,见雪光映得荧光砂模型隐隐发亮:"诸葛亮善用 ' 人和 ',某便用 ' 天时 '' 地利 '—— 待马谡将巴郡机巧传入荆州,便是诸葛亮心痒难搔之时。"
三日后,马谡奉朱凯之命,以 "巴郡商盟特使" 身份赴荆州。临行前,朱凯亲授其 "双面锦囊",表面绣着商盟徽记,夹层藏着《农政新篇》节录与浮箱码头图纸。"若诸葛亮问起," 朱凯低声叮嘱,"便说此乃 ' 巴郡农匠闲时所创,不足为奇 '。"
马谡过江时,正值大雾,忽有小舟靠近,却是诸葛亮派来的斥候。登上新野城楼,诸葛亮羽扇轻摇:"闻幼常去了巴郡,可是见了朱凯那套 ' 耕战奇谋 '?" 马谡按定心神,取出锦囊中农卷:"亮哥请看,此乃巴郡农法,某以为可借鉴一二。"
诸葛亮展开图纸,见浮箱码头的结构与飞虎卫 "蛛网阵" 暗合,心中惊涛骇浪,面上却不动声色:"朱凯果然善用机巧,然农战之本,终究在 ' 民心 ' 二字。幼常随我去隆中,看看 newly 改良的诸葛连弩。" 马谡跟在其后,袖中藏着朱凯所赠的荧光算筹,算珠相撞声轻如蚊呐。
巴郡讲武堂内,朱凯正在指导织工改装箱式弩机。忽有小厮呈上荆州密报,言马谡己向诸葛亮展示农卷,且刘备军中开始试种马铃薯。"诸葛亮这是要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朱凯冷笑,"传令工坊,即日起量产 ' 巴氏肥田粉 ',低价售与荆州农户 —— 我要让刘备治下的麦子,先于曹军发黄。"
霜华忧虑道:"若诸葛亮察觉此乃攻心之计,恐会阻拦。" 朱凯摇头:"百姓求的是吃饱饭,纵是卧龙,也难逆天命。" 说着指向讲武堂外,数百新兵正在练习 "浮箱结阵",他们脚下踩着的木板,正是浮箱码头的部件:"待明年春耕,荆州百姓尝到甜头,便是我军 ' 不战而收民心 ' 之时。"
建安十西年春,荆州新野城外,百姓争相领取巴郡肥田粉。诸葛亮站在城头,见麦田里新苗竞发,比往年早绿三分,不禁叹道:"朱凯此计,竟从根上动摇我军根基 —— 昔年商君变法,亦不过如此。" 马良在旁道:"不如禁止百姓使用,以免受制于巴郡。"
诸葛亮摇头:"民以食为天,强行禁止,必失民心。" 他羽扇指向巴郡方向,"传令下去,荆州农户若用巴郡肥种,官府补贴三成粮款 —— 朱凯想以农器换人心,我便以钱粮固根本。" 说罢转身入帐,见案头摆着马谡从巴郡带回的织锦,上面的飞虎纹竟与自己袖中算筹纹样暗合。
是夜,巴郡幕府收到密报:诸葛亮在荆州推行 "军屯制",效仿巴郡 "耕战一体"。朱凯听了哈哈大笑,命人在《农政新篇》扉页题字:"卧龙学我,我学天时 —— 待秋粮入库,便知谁执牛耳。" 霜华见他眼中精光,忽然想起初遇时那个在织锦坊调试望远镜的少年,如今竟己成了令诸葛亮忌惮的人物。
窗外,春雨润物无声,巴郡的桑田麦田在夜色中舒展新芽。朱凯望着远处的荧光烽火,想起马谡归心时问的那句话:"使君真能见十年后亩产三石?" 他握紧手中的青铜杖,杖头雕刻的耕牛与弩机浑然一体 —— 在这个乱世,他不仅要赢下眼前的棋局,更要织就一张横跨百年的机巧大网,让后世之人,皆能在他埋下的种子里,看见治世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