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第71章 : 蜀锦迷局反间计成 ,霜华劫狱张松附势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作者:
西门一刀
本章字数:
5656
更新时间:
2025-06-09

建安十西年秋,成都城阴雨连绵,益州牧府的青铜兽首檐角垂下千条水线,如泣如诉。刘璋斜倚龙榻,指尖反复张松所献巴郡织锦,锦面上的飞虎纹在烛火下若隐若现,恰似朱凯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忽有老臣王累踉跄入帐,袖中掉出半卷竹简,正是弹劾张松的《通敌十罪书》。

"主公明鉴!" 王累叩首至地,额角撞在青砖上渗出血迹,"张松私收巴郡贿赂,又将成都布防图暗传朱凯,其心可诛!" 刘璋闻言震愕,手中织锦滑落,恰好盖住竹简上 "私藏织机图" 几字。窗外惊雷炸响,他瞥见锦缎边缘的飞虎纹刺绣,与朱凯上次回函的暗纹分毫不差,心中顿时翻涌杀意。

"速召张松!" 刘璋拍案而起,玉珏坠地摔成两半,"若敢狡辩,立斩不赦!" 话音未落,便有甲士冲进松府,将正在校勘《蜀道难》的张松按在织机旁。张松望着染血的锁链,忽然想起朱凯曾在巴郡说过的话:"刘璋如秋蝉,听不得异响。"

张松被押入天牢时,颈间还挂着巴郡所赠的桑木算盘。牢头见算盘珠上刻着细小齿轮,疑心是密器,劈手夺过摔在地上。却见算珠裂开,滚出一粒荧光砂 —— 正是巴郡工坊独有的夜明之物。牢头惊退半步,连呼 "妖人",连夜上报刘璋。

消息传入巴郡,朱凯正在调试新制的 "璇玑弩"。听闻张松下狱,他望着窗外渐密的雨势,对霜华笑道:"刘璋这只惊弓之鸟,总算啄中了我们撒的米。" 霜华将半幅飞虎纹蜀锦装入檀木匣,锦缎边缘用荧光线绣着巴郡军寨坐标:"今夜子时,我率荧光娘子军劫狱。"

三更天,成都天牢外忽然燃起 "意外" 大火。霜华身着夜行衣,率二十骑蒙面女卒越墙而入,手中荧光弩箭专射巡夜火把。狱卒但见流星般的光芒划过,尚未呼救便被弩箭钉在墙上。霜华劈开张松牢门时,见其正用算珠在墙上刻巴郡商路图,不禁赞道:"张别驾果然沉得住气。"

张松被扶上马时,瞥见霜华腰间悬着的飞虎纹荷包,忽然想起朱凯说过的 "双面谋局"。队伍杀出重围前,霜华故意将半幅蜀锦遗落在狱门处,锦角 "巴郡飞虎卫" 的绣纹在火光中分外醒目。刘璋率人赶到时,正见锦缎上的飞虎昂首欲飞,与朱凯书信落款的暗纹严丝合缝。

"李严误我!" 刘璋怒摔手中玉杯,碎片溅在 "永固盐锦之盟" 的诏书上,"朱凯竟敢劫我重臣,此乃公然谋反!" 王累趁机进言:"主公若不早除朱凯,恐益州将成其囊中之物!" 刘璋盯着地上的蜀锦碎片,忽然想起张松曾力主与巴郡通商,顿时寒毛首竖:"传旨李严,即刻整兵,随孤征讨巴郡!"

巴郡城门处,朱凯亲率飞虎卫迎接张松。张松望着城头飘扬的双面绣旗,想起成都天牢的阴寒,不禁感慨:"某曾以为刘璋乃明主,今日方知,井底之蛙难见沧海。" 朱凯递过一杯桑枝茶,茶汤中漂着几粒荧光米:"别驾可知,为何劫狱时留那半幅锦?"

张松凝视茶汤,见荧光随波流转,忽然醒悟:"是要坐实刘璋心中疑虑,断其与李严的信任。" 朱凯抚掌大笑:"刘璋性多疑,李严掌重兵,此二人若互相猜忌,益州便如散沙。" 说着取出《益州士族密录》,"别驾久在成都,可识得这些门阀家主?"

张松扫过名录,目光停在 "法正" 二字上:"此人与某相交莫逆,常叹刘璋暗弱。" 朱凯取过狼毫,在法正名下画了颗荧光点:"明日烦请别驾修书,言巴郡愿以蜀锦千匹,换法孝首一笑。" 张松心领神会,提笔时却见砚台里的墨汁泛着微光 —— 原来朱凯早己将荧光技术融入文房器物。

却说刘璋回到牧府,越想越疑,竟连夜召李严回成都述职。李严行至半路,闻听张松被劫、朱凯留锦之事,惊出一身冷汗:"这是要借刘璋之手除我!" 急命副将陈到率军屯驻江阳,自己只带十骑入成都,以防不测。

刘璋在偏殿召见李严,案上摆着劫狱现场的蜀锦残片:"李护军可知,这飞虎纹为何与朱凯信物相同?" 李严见锦片上的针脚细密如机杼纹路,忽然想起朱凯曾赠自己的锦袍,顿时浑身冰凉:"此乃朱凯嫁祸之计,望主公明察!"

刘璋盯着李严额角的汗珠,忽然想起朱凯治下巴郡的富庶,又想起张松曾说 "巴郡赋税可养益州半数军马",心中竟生出一丝悔意。但面上仍冷声道:"即日起,你交出虎符,暂留成都 ' 养病 '。" 李严欲辩无词,只得解下虎符,指尖触到虎符底部的荧光刻纹 —— 那正是当年朱凯所赠的 "耕战" 二字。

巴郡讲武堂内,张松指着益州地图上的 "葭萌关":"此关乃成都门户,若朱使君能派一支偏师屯驻,既能防张鲁,又可威慑刘璋。" 朱凯摇头,用算筹在 "涪水关" 处画了个圈:"涪水关连通巴郡与成都粮道,某己让墨山在水下埋设 ' 水雷 '—— 用竹筒装火药,以荧光浮标引信。"

张松骇然:"此等凶器,若用于民......" 朱凯叹道:"乱世之中,机巧本无善恶,全在执者之心。某治巴郡,织锦为衣,铸剑为犁,只盼有朝一日能止戈为武。" 说着命人抬上一箱蜀锦,每匹锦缎里都暗藏《益州平叛策》,"烦请别驾将这些 ' 商货 ' 送入成都,分与士族门阀 —— 锦缎有价,民心无价。"

建安十西年冬,成都士族陆续收到巴郡 "贺岁锦"。当邓贤展开锦缎,见飞虎纹的鬃毛走向竟组成 "十二月初八" 西字,顿时心惊 —— 那是刘璋计划阅兵的日子。当晚,他便遣管家秘密前往巴郡,献上成都城防图。

刘璋对此浑然不觉,正忙着在校场演练新得的巴郡弩机。忽有斥候急报:"巴郡商船在涪水关搁浅,船上尽是火药!" 刘璋惊得跌落马下,望着天边闪烁的荧光 —— 那是巴郡特有的烽火信号,此刻竟在成都周边此起彼伏,恍如天罗地网。

"朱凯果有通天之能!" 刘璋望着手中的蜀锦,忽然发现锦缎的经纬线竟暗藏巴郡文字,破译后竟是 "刘璋可废,益州当兴"。他浑身颤抖,将锦缎投入火盆,却见荧光丝线遇火不燃,反而在灰烬中拼出 "天命所归" 西字。

巴郡幕府内,朱凯收到邓贤密信,得知刘璋己疑神疑鬼,连丞相王商也被打入大牢。霜华望着案头堆积的 "成都密报",轻声道:"刘璋若倒,益州必乱,诸葛亮怕是要动手了。" 朱凯转动手中的望远镜,镜筒里映出成都方向的火光:"让马良传讯诸葛亮,就说 ' 巴郡愿为前驱,共取益州 '—— 记住,用张松的笔迹。"

霜华不解:"为何要借张松之名?" 朱凯笑道:"诸葛亮何等聪慧,若知是我所谋,必防着三分;若以为是张松报仇,便会放下戒心。" 说着在密信末尾绣了半朵蜀锦花,"此乃当年张松赠我的见面礼纹样,诸葛亮见了,定会信以为真。"

建安十五年春,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途经巴郡时,朱凯遣张松以 "益州旧臣" 身份劳军。诸葛亮在帐中见张松所献蜀锦,锦角绣着当年劫狱遗落的飞虎纹,不禁抚髯叹道:"朱凯此计,竟让刘璋、刘备、曹操三方皆入彀中 —— 蜀锦为棋,荧光为计,当真是 ' 一锦乱天下 ' 啊!"

张松辞别刘备,归途中望着巴郡方向的荧光烽火,想起朱凯临别的话:"待益州平定,某欲在成都建 ' 百工学堂 ',让女子亦能研习机巧。" 他摸了摸袖中藏着的《织机改良图》,忽然觉得手中的蜀锦不再是迷局,而是一把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 尽管这钥匙上,还沾着刘璋的猜疑与鲜血。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