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春分,巴郡长江渡口烟波浩渺,十二艘飞虎卫楼船隐在晨雾中,船头白虎纹在水汽里若现若隐。霜华立于甲板,素色劲装外罩靛青披风,腰间悬着朱凯亲制的青铜连弩,弩身刻着 "霜华" 二字,正是三年前算馆分别时的定情信物。
"夫人,江面上有信号!" 斥候指着江心黑点,三长两短的哨音穿透雾霭 —— 正是飞虎卫 "归巢" 密令。霜华手搭凉棚望去,见二十艘伪装成商船的快船破浪而来,船尾拖曳的水痕竟摆出巴氏战旗的轮廓,船头立着的身影戴着熟悉的青铜面具,正是睽违三载的夫君朱凯。
楼船与快船相靠时,霜华踏过两船间的踏板,忽然足尖点地旋身,连弩己对准朱凯面门:"曹军甲胄图纸藏在哪里?" 朱凯摘下面具,露出被江风吹得发红的额心胎记,指间夹着半片染着金粉的蜀锦:"夫人若想看,早在黎阳仓的防火砖里便该发现。"
二人相视而笑,霜华收弩抱拳:"飞虎卫己在沿江布下三十六座浮雷阵,圣火坛的机关也按先生《机巧战备图》改良过。" 她忽然瞥见朱凯袖口露出的西域琉璃盏,正是曹操赏赐的珍品,"倒是夫君,在曹营喝惯了中原酒,可还记得巴郡的火烧酒?"
朱凯将琉璃盏递给妻子,盏底刻着曹军青州兵的甲胄图纸,指尖在盏沿轻点三下 —— 这是 "图己破解" 的暗号:"曹操以为用琉璃盏笼络人心,却不知盏中夹层藏着玄武阵的弱点。" 他望向渐渐散去的晨雾,"三年算馆闭,今日夫妻合,该让飞虎卫的机巧,见见光了。"
圣火坛前的校场上,三千飞虎卫列成五行阵,中央祭坛飘着 newly 合璧的巴人战旗,玄武与白虎纹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朱凯展开从许昌带回的舆图,红笔圈住乌林渡口:"当年赤壁之战,曹操在乌林设伏,却因船链火引功亏一篑。如今刘备屯兵樊城,孙权水师在柴桑,乌林便成了荆州的咽喉。"
霜华指着舆图上的七星坛标记:"诸葛亮在云梦泽祭风,怕是要重施故技。" 她忽然取出算筹,在沙地上摆出九宫格,"飞虎卫斥候探得,曹军在乌林埋了三层铁蒺藜,表面铺着防火泥,实则暗藏连环翻板。"
朱凯接过算筹,在 "离" 位刻下火焰纹:"曹操改北城门为 ' 玄武七转式 ',却忘了乌林的地势如 ' 火天大有 ' 卦,正可借东风反烧其阵。" 他忽然望向祭坛深处,"把黎阳仓的石膏麻绳运来,在乌林芦苇荡设 ' 引火索 ',每十步埋一枚浮雷。"
是夜,圣火坛地宫烛火通明,霜华展开朱凯带回的曹军甲胄图纸,忽然发现护心镜的弧度与巴郡神火弩的弹道完美契合:"原来曹操的 ' 玄武甲 ',竟是照着我们的弩箭轨迹改良的。" 朱凯轻抚图纸上的飞虎卫暗记 —— 那是他故意留下的错误数据,"明日让墨山弟子依此打造假甲,送给江东细作。"
忽有斥候禀报:"刘备麾下关云长己过新野,手中青龙偃月刀新配了青铜护手,似是机巧所制。" 朱凯笑道:"必是诸葛亮得了算馆匾额后的荆州布防图,在兵器上做了手脚。" 他忽然握住霜华的手,"当年在许昌城隍庙,百姓供着算馆匾额,却不知背面的坐标,早己标好了乌林的虚实。"
巴郡的春雨来得急骤,朱凯与霜华冒雨巡视浮雷阵,见每枚浮雷都刻着荀彧的表字 —— 正是当年在赤壁船链上用过的嫁祸之计。"曹军若发现浮雷刻着 ' 士元 ',定会以为是荀彧旧部所为。" 霜华指尖划过的图腾,忽然想起郭嘉临终前的枇杷膏方,"奉孝先生若在,必笑我们连死人都要借势。"
朱凯望着江面漂浮的荧光砂,想起赤壁战后郭嘉墓前的青幡:"奉孝留的《十胜论》残页,早把曹操的虚实写透了。乌林之战,实则是三场机巧的对决:诸葛亮的借风,曹操的防火,还有我们的..." 他忽然指向江心漩涡,"长江逆流。"
三日后,孙权的使者抵达巴郡,带来周瑜的密信:"公瑾说,江东水师己备妥火船,只等乌林的浮雷响。" 朱凯将密信投入圣火,火焰中竟浮现出荆州九郡的轮廓,"告诉公瑾,火船须在 ' 七' 字标记处转向,那里的防火泥最薄。"
霜华看着丈夫眼中的血丝,忽然取出琉璃盏,斟上巴郡火烧酒:"当年在算馆,你教我用齿轮计算归期,如今可算到了乌林之战的胜机?" 朱凯饮尽烈酒,盏底的甲胄图纸在火光中显形,"算到了 —— 当诸葛亮的东风吹起,当曹操的防火泥剥落,飞虎卫的浮雷,便会在乌林炸开巴氏复兴的第一声雷。"
建安十六年谷雨,乌林渡口的芦苇开始抽芽,朱凯与霜华并肩立于圣火坛顶,望着北方滚滚烟尘。霜华忽然指着祭坛中央的全息投影,那是飞虎卫斥候冒死带回的曹军布防:"左军屯着郭嘉改良的玄武阵,右军藏着荀彧追查的圣火坛残卷,中军正是曹操的帅帐。"
朱凯取出合璧的虎符,对准江面的司南车,忽闻西南角传来熟悉的鸟鸣 —— 正是当年在虎豹骑用过的 "左军薄弱" 信号,却在此刻变成了 "浮雷己备" 的密语。他转身握住霜华的手,青铜面具与她的靛青披风相映成辉:"当年在许昌算馆闭馆,如今在巴郡夫妻合璧,这一战,要让曹操知道,飞虎卫的机巧,从来不是一人之力。"
是夜,乌林江面忽起东南风,朱凯看着霜华发出的信号火箭,想起三年前赤壁的火光。当第一枚浮雷在曹军左军炸开,当诸葛亮的羽扇在七星坛挥起,他知道,这场始于算馆闭馆的布局,终于在夫妻合璧的机巧中迎来高潮。而巴郡圣火坛的火光,正如同当年许昌城隍庙的匾额,终将成为改写荆州命运的关键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