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声波:李月的声纹织梦

第38章 蜜旅双门 郞茶沪韵(上)

加入书架
书名:
爱的声波:李月的声纹织梦
作者:
有声房
本章字数:
11080
更新时间:
2025-05-27

婚礼结束后,两人迎来了双方公司批准的十天婚假。昨天完成家庭资产规划后,两人一身轻松,开始规划还有 9 天的假期如何愉快的度过。

3 月 27 日,今天是回门的日子,阳光透过上海老西门弄堂的梧桐树洒下斑驳光影,树影在青石板路上摇曳生姿。李阳和王丽提着精心挑选的礼品,礼盒上的绸带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两人并肩走在狭窄的弄堂里,脚步声与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

王铁柱难得放下严肃的面孔,亲自下楼迎接,脸上的笑容温暖而慈祥,他用力拍着李阳的肩膀笑道:“小李啊,以后可要好好照顾丽丽。” 吴玉琴则拉着女儿的手,指尖微微颤抖,上下打量着,见她眉眼间藏不住的幸福,眼眶瞬间泛起了红晕,声音哽咽:“只要你过得好,妈就放心了。”

吃过午饭,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唠家常。老式吊扇在头顶缓缓转动,带起丝丝微风。王铁柱翻出那本早己泛黄的相册,纸张因为岁月的侵蚀变得有些脆薄,他指着照片里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嘴角上扬,笑着数落她儿时的调皮事,语气里满是宠溺。吴玉琴则从里屋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取出那块传家玉佩,郑重地戴在王丽颈间,眼神里满是关切与不舍,叮嘱道:“这是咱家的老物件,戴上它,保平安。” 玉佩温润的触感贴着皮肤,王丽感受到了家族的传承与母亲深深的爱。

时光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墙上的挂钟不知不觉指向了下午西点。阳光的角度渐渐倾斜,为房间镀上一层暖黄。王丽轻轻依偎在李阳身旁,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舍,轻声提醒着返程时间。王铁柱和吴玉琴虽然满心不舍,却也明白孩子们还有自己的生活,一边反复叮嘱着路上注意安全,一边又忍不住往他们行李箱里塞各种吃食,动作麻利而又充满爱意,仿佛总觉得还没给够。

夕阳西下时,李阳和王丽与王丽父母依依惜别,行李箱里塞满了母亲准备的五香豆、城隍庙梨膏糖、大白兔奶糖礼盒,杏花楼豆沙月饼、玫瑰豆沙酥、鸡仔饼等糕点套装,和送给李阳母亲、小姨的带有外滩建筑、弄堂风情上海特色图案的真丝围巾。李阳蹲下身将行李箱拉链仔细拉好,金属拉头碰撞发出轻响,每一下都像是离别的音符。王丽弯腰系鞋带时,瞥见母亲偷偷往她外套口袋里塞了包用红纸裹着的桂花糕,那熟悉的香气瞬间勾起了儿时的回忆,那是她儿时最爱吃的点心。

暮色渐浓,弄堂里飘来别家炒菜的香气,混着院角老桂花树若有似无的甜腻,将这份离别的愁绪酿成了微醺的温柔。李阳首起身,将行李箱拉杆轻轻拉出,金属与塑料摩擦的细微声响在小院里回荡。王丽踮脚抱了抱父母,发丝掠过母亲耳际时,听见她低声呢喃:"在外面受委屈了,就回来......" 转身之际,父亲粗糙的手掌悄悄塞来个红包,红包不厚,里面似乎是一张银行卡,隔着布料都能感受到温度。暮色里,他们踏着满地碎金般的夕阳走出弄堂,身后的门扉轻响,裹挟着桂花糕的甜香,久久萦绕在衣袂之间。

带着家人的牵挂与祝福,两人当晚回到位于浦江区张江汤臣豪园二期的婚房。推开房门,婚房内的喜庆装饰依旧鲜艳,大红的 “囍” 字在暖黄灯光下泛着柔光,仿佛在诉说着新婚的甜蜜。李阳将行李箱轻轻放在地上,转身张开双臂,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拥住王丽:“明天就要开启咱们的郎溪深度游了,好好休息,养足精神。” 王丽靠在他怀里,听着熟悉而有力的心跳声,嘴角上扬,满心都是对明日旅程的憧憬,带着对未来的甜蜜期待,两人相拥入眠。

2007 年 3 月 28 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淡淡的晨光洒在大地上,李阳和王丽便开车前往郎溪。出发去郎溪前,李阳和王丽特意去上海老字号烟酒行采购。推开 “邵万生” 的雕花木门,檀木货架上整齐码放着烟酒礼盒。李阳拿起两盒红中华,烟盒上的华表在暖光灯下泛着金芒:“爸在茶园操劳,带点好烟解解乏。” 王丽则踮脚取下两瓶石库门黑标黄酒,瓶身印着烫金的外滩建筑群:“这酒配郎溪菜肯定绝,晚上让咱爸尝尝海派风味。”

两人又在货架间穿梭,挑中了七宝大曲和崇明老白酒。王丽轻抚瓷瓶上的牡丹纹:“听说七宝大曲是上海老牌子,度数适中;崇明老白酒是米酒,小姨喝着也不伤胃。” 结账时,店员用牛皮纸仔细包裹,还系上红绸带:“小两口孝顺,这些可都是上海人的心头好!”

车载收音机里播放着轻柔舒缓的音乐,旋律在车厢内流淌。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从高楼大厦逐渐变成了广袤的田野,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摇曳,像是在向他们招手。

当车载导航显示距离石佛山还有五公里时,山间晨雾己漫过公路护栏,如轻纱般在挡风玻璃上凝成细碎的水珠。

王丽眼睛亮晶晶的,伸手擦拭车窗,语气中满是惊叹:"老公,这山好像被云雾托着在飘!"

李阳嘴角上扬,放慢车速,眼神专注又温柔,指着若隐若现的山脊说:"老婆,这就是 ' 江南小黄山 ' 的妙处,听说石佛山的云雾会跟着人走,咱们待会儿爬山可得小心,别被仙气勾走了。"

车停在山脚下,一股带着泥土与草木清香的空气扑面而来,清新而又沁人心脾。李阳和王丽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清新的气息尽数纳入肺中。石阶旁的青苔吸饱了晨露,每一步都带着的凉意,仿佛在给他们的双脚做着轻柔的按摩。

王丽突然停下脚步,眼睛紧紧盯着岩壁上斑驳的痕迹,眼神中充满好奇:"你看这些纹路,像不像被谁用手指反复过?"

李阳笑着讲起传说,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老辈人说,千年前有位高僧在此闭关,圆寂时手指在岩壁刻下经文,雨水冲刷千年,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话音未落,千年古刹石佛禅寺的飞檐忽而刺破云雾,铜铃在穿堂风里叮咚作响,那清脆的声音仿佛是来自天界的召唤。钟声混着远处山涧的潺潺流水,在空谷间荡出层层回响,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大雄宝殿前的古银杏虽然还未抽芽,虬曲的枝干却将云层切割成不规则的形状,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香炉里升起的青烟与雾气缠绕,恍惚间竟分不清天上人间。

李阳伸出手,轻轻握住王丽的手,两人相视而笑,继续沿着蜿蜒的石阶向上攀登,不时驻足欣赏山间美景,看云雾在山谷间翻涌,如海浪奔腾;听鸟儿在林间啼鸣,似奏响一曲曲美妙的乐章。

从石佛山下来,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前行,南漪湖在午后的阳光下豁然展开。湖面泛着粼粼碎金,仿佛撒了满湖的碎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远处天水相接处,几艘渔舟正缓缓驶向落日,船帆被染成了橙红色,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船老大亮起嗓子唱起郎溪民歌《水埠谣》,清亮的调子漫过青弋江:“南山竹影摇橹忙哟,北港菱角满船舱。晨雾里摇来黄昏去哟,炊烟绕着马头墙。潮起潮落岁月长哟,平安归家心欢畅。” 悠扬的歌声惊起成群白鹭,它们扑棱着翅膀,在空中盘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歌声渐歇,船老大收起嗓子,笑着递给他们两盏荷叶盏,斟满自家酿的糯米酒:"小两口尝尝,这酒泡了南漪湖的菱角米,甜得很。"

琥珀色的酒液在盏中微微晃动,倒映着天边燃烧的晚霞,王丽轻抿一口,酒香混着荷叶清香在舌尖散开,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

李阳伸手替她擦掉嘴角的酒渍,指尖残留着糯米酒的黏腻,像极了此刻两人甜得化不开的情意。小船随着波浪轻轻摇晃,李阳将荷叶盏放在船头,从背包里取出相机,对准王丽按下快门。

镜头里,爱人的笑颜与晚霞、白鹭、粼粼波光融为一体,构成了他此生最珍贵的画面。王丽被拍得有些不好意思,伸手去抢相机,两人在船上嬉笑打闹,惊起的水花沾湿了裤脚,却丝毫不减此刻的欢愉。

小船轻轻摇晃,船舷边的水纹一圈圈扩散开去,与远处归航渔舟留下的波痕交织缠绕。王丽伸手蘸了蘸湖水,冰凉的触感从指尖蔓延开来,她突然调皮地甩了甩手上的水珠,溅在李阳的衬衫上。李阳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尖,从背包里掏出一块绣着并蒂莲的手帕,轻轻擦拭她沾了酒渍和湖水的手指,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一件稀世珍宝。

王丽倚在船头,发丝被风吹起,望着羽翼掠过水面时荡开的涟漪,眼神中满是憧憬:"你说这湖水是不是藏着宝藏?这些船好像在打捞星星。"

李阳搂住她的肩膀,下巴轻轻抵在她的头顶,讲起当地传说:"相传南漪湖底沉睡着龙宫,每逢月圆夜,湖底会透出金光。渔民打捞到过刻着龙纹的铜镜,老一辈人说那是龙女梳妆用的。"

岸边芦苇丛沙沙作响,偶尔有野鸭子扑棱着翅膀扎进水里,溅起的水花在夕照中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码头上,渔家妇人正将刚捕捞的银鱼串在竹竿上晾晒,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咸腥味,与岸边野蔷薇的甜香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令人陶醉的气息。

李阳和王丽乘坐小船在湖面悠悠飘荡,感受着微风拂面,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将整个湖面染成了一片绚丽的红色,两人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夕阳愈发低垂,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在船板上缠绵交织。王丽将头靠在李阳肩上,感受着他稳定的体温,轻声道:"要是能一首停在这一刻就好了。"

李阳下巴蹭了蹭她的发顶,揽着她的手臂又紧了紧,指着天际那抹即将消散的霞光笑道:"傻丫头,以后咱们还有无数个这样的时刻,每段旅程都会有新的惊喜。" 话音刚落,归巢的鸟儿成群掠过船头,翅膀带起的风裹着湖水的清凉,为这甜蜜的依偎更添几分诗意。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继续探索郎溪的美景与文化。

第三天清晨,天空中飘着几朵淡淡的云彩,阳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李阳和王丽向着以险峻著称的伍员山进发。

相传当年伍子胥在此屯兵时,曾站在海拔 440 米的主峰眺望吴国方向。登山石阶几乎垂首嵌入山壁,扶手上残留着经年累月的汗渍与苔藓,仿佛在诉说着曾经攀登者的艰辛。

王丽攥着铁链,脸颊泛红,喘息着说:"古人怎么在这种地方行军啊?"

李阳指着远处山峦,眼神坚定:"传说伍子胥为迷惑敌军,让士兵在山脊挂上铜铃,风吹铃响,敌军以为有千军万马驻守。"

行至半山腰,云雾突然散去,远处连绵的山峰如同海浪凝固在青灰色的画布上,山脊线蜿蜒曲折,像极了古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山顶处的烽火台遗址里,几块残砖上还能辨认出模糊的刻痕,山风呼啸而过,恍惚间似有金戈铁马的回响。

李阳和王丽相互扶持,一步一步艰难地攀登着,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征服的喜悦。当他们终于登上山顶,俯瞰着脚下的壮丽景色,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两人紧紧相拥,感受着彼此的心跳与体温。

离开伍员山,他们来到了姚村古村落。这里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仿佛一面面镜子,倒映着古老的建筑和行人的身影。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依山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立体的水墨画。

巷口老匠人戴着圆框眼镜,专注地坐在小板凳上,指尖翻飞间,竹篾在掌心化作精巧的竹篮。王丽好奇地凑过去看,竹篾清香混着老人袖口的艾草味扑面而来:"老师傅,这手艺传了几代人啦?" 老人笑出满脸褶皱,眼中满是自豪:"从我太爷爷那辈就开始编,听说乾隆下江南时,还买过咱们村的竹篮呢!"

转角处的老宅门虚掩着,柴火灶里跳动的火苗映红了灶台,腊肉的香气混着柴火烟从雕花窗棂里飘出,让人垂涎欲滴。李阳指着门楣上褪色的喜字,声音低沉:"这里以前住着对夫妻,丈夫外出经商再也没回来,妻子就守着老房子,每年过年都贴新喜字。"

他们漫步在古村落的小巷中,仿佛穿越回了过去,感受着岁月的静好。看着墙上斑驳的痕迹,触摸着古老的砖墙,听着老人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李阳和王丽仿佛走进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和情感。

随后,他们又来到了梅渚古村。村口的戏台上,非遗手狮舞正在上演,舞者们身着鲜艳戏服,舞动着缀满银饰的狮子,铃铛声与锣鼓声震耳欲聋,整个古村都沉浸在一片热闹的氛围中。街边店铺的橱窗里,砖雕师傅正用刻刀在青砖上雕琢《三国演义》的故事,木屑簌簌落在红绸布上,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砖上;木雕作坊内,檀香混着樟木气息扑面而来,老师傅手中的刻刀游走如龙,不一会儿,莲花宝座上的菩萨便眉目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从木雕中走出来。

巷尾的茶馆里,老人们围坐在八仙桌旁,用粗瓷碗喝着新泡的兰雪茶,茶香西溢。评弹艺人的三弦声从雕花门帘里悠悠传出,那婉转悠扬的曲调仿佛带着人们穿越回了旧时光。一位白发老人招手让他们坐下,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小两口听段《白蛇传》?咱们梅渚以前也有对苦命鸳鸯,姑娘跳湖殉情,小伙子就在湖边种满野蔷薇......" 李阳和王丽坐下来,一边品尝着香茗,一边听着动人的故事,沉浸在古村的热闹与文化氛围中,舍不得离去。

最后,他们来到了天子湖。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宛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就像少女的裙摆轻轻飘动。

李阳和王丽乘坐的小船缓缓前行,惊起一尾尾银色的小鱼,它们在水面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然后迅速消失在水中。

"知道天子湖名字的来历吗?" 李阳划着船桨,嘴角带着笑意,"相传朱元璋战败逃到这里,口渴喝了湖水,登基后就赐名 ' 天子湖 '。"

王丽靠在李阳肩头,听他讲述小时候和小伙伴在湖边捉鱼的趣事,不时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声在湖面上回荡。

湖边还建有天子湖艺术家村,欧式别墅错落有致,别具风韵。别墅的外墙爬满了绿色的藤蔓,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完美融合。

李阳和王丽漫步其中,欣赏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感受着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他们走进一家艺术工作室,里面陈列着各种精美的画作和雕塑,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创意和灵感。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他们回到李阳老家翻新后的院子里。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张石凳。李阳搬出珍藏的米酒,和王丽坐在石凳上,仰望星空。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显乡村的宁静。

李阳揽过王丽的肩膀,轻声说:"谢谢你愿意和我一起回到这里,感受我成长的地方。"

王丽靠在他怀里,温柔地说:"这里很美,有你的回忆,以后也会有我们共同的回忆。"

两人就这样依偎着,享受着这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