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单手擒吕布,你说是谋士?

第218章 谋士进言主定夺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单手擒吕布,你说是谋士?
作者:
我爱柯基犬
本章字数:
5936
更新时间:
2025-02-11

阎圃轻咳一声,厅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

他缓缓起身,捋了捋胡须,沉声道:“主公,诸位将军,陶使君遣使求援,看似情真意切,实则暗藏玄机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见众人都在认真倾听,才继续说道:“前些日子,陶使君病重,欲将徐州让与刘玄德,此事诸位可还记得?”

众人纷纷点头,此事当时在各诸侯之间也引起了一番议论。

“如今陶使君病体痊愈,却转而向我等求援,岂非自相矛盾?试想,连徐州牧之位都可拱手相让,如此轻易便放弃基业之人,又岂会真心与我等结盟?他所求的,不过是拉我等下水,为他抵挡夏侯杰罢了。”阎圃语气平淡,却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厅内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众人开始低声议论,先前主张出兵援助陶谦的几人,此刻也沉默不语,显然是被阎圃的话点醒了。

这时,大将杨昂也站了出来,抱拳道:“主公,阎先生所言极是。那陶谦年事已高,徐州兵马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如何抵挡得住夏侯杰的虎狼之师?我等若贸然出兵,非但救不了陶谦,反而会得罪夏侯杰,实乃不智之举啊!”

杨昂话音刚落,便得到了不少将领的赞同,他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杨昂的看法。

张鲁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闪烁不定,似乎在权衡利弊。

阎圃见状,又上前一步,低声道:“主公,如今汉室衰微,群雄并起,我等当以保存实力为上,切不可轻举妄动。那夏侯杰兵强马壮,野心勃勃,绝非易于之辈。我等不如静观其变,待其与陶谦两败俱伤之际,再出兵……”

他未说完,便被张鲁抬手打断。“传令下去,备笔墨!”

沉闷的气氛弥漫在大厅之中,如同山雨欲来前的浓云压顶。

武将们盔甲碰撞的轻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却又像闷鼓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阎圃和杨昂的话如同投石入湖,激起层层涟漪后,最终归于平静,却也让众人的心思更加坚定。

先前少数主张出兵的将领,此时也垂下了头,不再言语。

他们并非不明事理,只是感念陶谦往日的情分,如今见大势所趋,也只得接受现实。

张鲁坐在主位上,手指一下一下地敲击着桌面,一下,又一下,一下比一下重,一下比一下缓慢。

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试图从他们的神情中找到一丝不同的意见,然而看到的只有统一的沉默。

他深吸一口气,汉中地处偏远,易守难攻,但也正因如此,发展缓慢,实力远不及中原诸侯。

如今乱世将至,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他必须为汉中百姓,为张氏一族谋求一条生路。

“主公英明!”阎圃见张鲁神色,心中已然明了,当即带头称赞,其余众人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厅内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赞叹声,将先前的沉闷一扫而空。

张鲁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缓缓开口道:“来人,笔墨伺候!”

侍从立刻将笔墨纸砚摆放在张鲁面前,张鲁拿起毛笔,略一沉吟,便在纸上写了起来。

他写得极其认真,每一个字都如同刀刻斧凿般有力,仿佛要将自已的决心刻在纸上。

写完之后,他将信笺递给侍从,吩咐道:“将此信速速送往徐州,交给陶使君。”

侍从接过信笺,躬身退下。

张鲁望着侍从离去的背影,目光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阎圃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主公,信中……”

“我已回绝了陶谦的请求。”张鲁打断了阎圃的话,语气平静得听不出丝毫波澜,“只是……”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眼神变得复杂起来,“我总觉得,事情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

昏暗的灯光摇曳着,将张鲁的身影拉得老长。

他手中的信笺,墨迹还未干透,散发着淡淡的松香。

信上,是写给陶谦的回复,措辞委婉,却字字透着拒绝之意。

张鲁放下笔,揉了揉眉心,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

陶谦求援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那声声哀求,那字字血泪,却无法撼动他心中早已做出的决定。

他想起前些日子传来的消息,陶谦病重,意欲将徐州让与刘备。

如今却又向自已求援,这其中转变,未免太过迅速。

张鲁不是傻子,他深知乱世之中,人心难测,陶谦此举,恐怕另有目的。

莫非是想把自已拉下水,替他抵挡夏侯杰的兵锋?

想到夏侯杰,张鲁不禁心头一凛。

此人崛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短短数年,便已雄踞一方,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连曹操、袁绍之流,也不敢轻易招惹。

自已若是贸然出兵援助陶谦,无疑是与虎谋皮,自取灭亡。

张鲁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一股寒风夹杂着细雨扑面而来,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他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思绪万千。

汉中地处偏远,远离中原纷争,但也正因如此,发展缓慢,实力远不及中原诸侯。

如今乱世将至,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他必须为汉中百姓,为张氏一族谋求一条生路。

“来人,”张鲁突然转身,”

侍从领命而去,张鲁则回到桌案前,拿起那封写给陶谦的信笺,再次细细品读起来。

信上的每一个字,都经过他反复斟酌,力求做到滴水不漏。

“主公,可是改变主意了?”阎圃刚进门,便迫不及待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盼。

张鲁没有回答,只是将信笺递给阎圃,淡淡地说道:“看看吧。”

阎圃接过信笺,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

“主公英明!”杨昂也赞叹道,“如此一来,我等便可置身事外,静观其变。”

“事情真的会如此简单吗?”张鲁望着窗外依旧漆黑的夜空,喃喃自语道,“我总觉得……” 他突然停了下来,目光落在桌案上的一枚铜钱上。

“主公,您怎么了?”阎圃察觉到张鲁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张鲁没有回答,只是拿起那枚铜钱,轻轻地抛向空中……

张鲁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扫过在场众人。

他缓缓起身,走到大厅中央,每一步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的眼神坚定如磐石,脸上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知道,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汉中未来的命运,必须慎之又慎,但一旦决定,便绝不更改。

“诸位,我意已决!”张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大厅之中,“陶谦的求援,我们不予理会。”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刃,斩断了众人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

先前还心存侥幸的将领们,此刻也彻底放弃了劝说的念头,他们知道,主公一旦下了决定,便如同钉在木板上的钉子,绝不可能再

张鲁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看到他们眼中的顺从,他微微颔首,心中略感安慰。

他缓步回到案几前,拿起桌上的笔墨,动作沉稳而流畅。

他没有丝毫犹豫,蘸饱墨汁,在纸上挥毫泼墨,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感,笔锋遒劲有力,如同刀刻斧凿般,将他内心的决绝展现得淋漓尽致。

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战鼓擂动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他们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张鲁的笔尖,仿佛在见证一个历史的瞬间。

墨香弥漫在空气之中,与厅内沉重的气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压抑的氛围。

片刻之后,张鲁停下手中的笔,将写好的信笺放在一旁,墨迹未干,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他拿起信笺,仔细端详,嘴角微微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信中,他并未直接拒绝陶谦,而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已的无奈。

他言辞恳切,表示汉中地处偏远,兵力有限,实在无力干预夏侯杰的决策,劝陶谦顺应天命,以保徐州百姓安危为重,字里行间,平静中透着一股果决之意。

“来人,将此信送往徐州,交给陶使君!”张鲁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大厅的沉寂,他将信笺递给侍从,目光中充满了决绝。

他知道,这封信的送出,意味着他彻底与陶谦划清界限,也意味着汉中将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侍从接过信笺,躬身退下。

张鲁目送侍从离开,心中却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更加沉重。

他感到,似乎还有什么事情,被他忽略了。

突然,他猛地看向桌案上纹路清晰的铜钱,一把抓在手里,冰凉的触感让他感到些许不安。

“主公,您……”阎圃看着张鲁忽然抓起铜钱,略有疑惑的问道,但还没等他说完,张鲁就将铜钱高高抛起。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