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世界工业之巅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碳基半导体工厂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世界工业之巅
作者:
二磕
本章字数:
8174
更新时间:
2025-06-08

虽然宁德时代和夏芯国际都是新科商业联盟的核心成员,但毕竟签署合作的商业领域不同,彼此之间虽然有联系,但并不会深入到什么项目信息都共享的程度。

在宁德时代的这些科学家们念叨的时候,夏芯国际现任总裁李立珉,正带着前任总裁,也就是自己导师章如镜,参观新建城的碳基芯片厂房。

坐在轮椅上面的章老爷子,虽然身体没有当初那般健康,但精神状态却十分不错,言谈之间,眼睛颇为有神。

“老师,周董当初对我说,碳基芯片厂房将彻底重构传统半导体制造逻辑,当时我还没有太过在意,但是现在看来,这位周董的确是高瞻远瞩,并且是有的放矢。

我没想到,当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新科半导体就已经研发出了碳基半导体的生产工艺……”

感慨了这么一下,李立珉指着观察窗里面的厂房设备,解释道:“由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材料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直接生长电路结构,所以这个厂房取消了光刻区、蚀刻区等硅基芯片生产的核心区域,取而代之的是模块化CVD反应舱集群。

这里的每个反应舱配备原子层沉积ALD系统,可以实现晶圆级碳纳米管阵列的定向自组装,将生产流程缩短60%以上。

并且工程师们也不再是进厂房查看设备情况,而是通过5G+通信技术,远程操作设备,就连一些机器人,都是远程控制。”

章如镜听到这话,原本满意的眼神,突然凝重了几分,脱口而出,问道:“远程控制?信息安全谁来保证?万一被黑客入侵,造成的损失,谁来负责?”

或许是因为年纪比较大了,章如镜老爷子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不仅看了李立珉,还将目光分到了其他几位由他本人培养起来的精英。

他的神情甚至有些焦虑,“现在咱们大夏联邦正在复兴之路的关键时刻,一旦碳基半导体彻底落地,并且我们保住了这个产业技术,你们知道吗?我根本没有考虑碳基半导体芯片对硅基芯片有没有优势这种问题。

我和那些老东西都明白,这种最基础材料的革新升级,就像是从木头搭建房屋,升级到用钢筋混凝土搭建房屋一样,榫卯结构再好,但哪怕用再好的木料去做榫卯结构,也比不了钢筋混凝土的抗震性、实用性,以及普及性。

所以这种技术,我们作为制造方,作为新科集团最信任的合作伙伴,作为大夏联邦专项资金的获选企业,绝对不能掉链子!”

李立珉看到自家老师越说越激动,立马伏下身子,一边轻轻按压舒缓自家老师的肩背,一边轻声解释道:“老师您放心,这次我们没有再采购一片因特尔或者其他外国企业的通信设备,整个工厂除了有几位您以前带过来的外国工程师,其他的设备和人员,甚至就连材料,全部都是本土化。

所有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由新科集团工程师团队负责,我们与新科集团和咱们大夏联邦官方团队联合进行检测、验收,同时,我们也做了模拟黑客攻击对抗……

当然,对于操作人员的考察,也从未停止过……”

李立珉简明扼要的讲着,甚至把食堂采购的安全措施都讲了一遍。

章如镜并没有像其他老年人因为丢了面子而生气,他反而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在某些时候,还点头,主动说道:“这个考虑,比我之前想的周到,特别是工程师的家属,以前我们就是比较忽略家属的安全,虽然已经尽可能给这些来内地的工程师提供高薪水,但毕竟消费环境、薪资国际竞争力有限,还是有一些工程师最后回到了台积电,甚至最后成为台积电起诉我们非法使用他们技术的证人。

哎……如果当时没有新科集团带着高校研究团队帮忙攻克那部分技术,我都不敢想象,我们夏芯国际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和我又会在身处何境。”

或许年纪上来了,就容易怀念过去,伤春悲秋。

李立珉看到章如镜逐渐陷入了回忆,他想起医生的嘱咐,立马挺直腰杆,朗声说道:“老师,咱们看看这边厂房吧……”

“这个厂房采用的是由新科集团和我们夏芯国际工程师团队联合研发的‘双循环’环境控制系统,我和罗亭、王绪他们也做出了一些小贡献。

比如这个主循环系统,要求是维持百级洁净度ISO 4级环境,通过磁悬浮风机驱动层流空气,配合纳米纤维过滤器,成功实现了0.01μm颗粒过滤效率≥99.999%,不仅仅是国际顶级程度,更是远远超过台积电、韩星半导体的工厂。

而副循环系统专为碳材料特性设计,通过控制反应舱内氢气浓度,让其始终小于50ppm,可以防止碳管生长过程中的气相污染。

当然,我个人最受到启发的,还有这座工厂的能源架构系统,在新科半导体公司工厂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升级,其绿电直供体系,不仅有新科集团的最新固态电池,还将以前的半固态电池,也利用了进来,保证在任何工况下,都可以稳定供电。

这边是热能利用系统,CVD反应舱排放的800℃余热经超临界CO?发电机组回收,中温段则是用于碳管纯化处理,到了低温阶段,则是供给厂房空调系统,根据测试,其综合能源利用率在90%左右。”

章如镜本来就是一个“建厂狂魔”,他在听这些信息的时候,精神很快投入进去,神情状态也很快有了改变。

等到李立珉介绍由新科集团研发的,可以进行自主决策的制造中枢人工智能平台时,这位老爷子更是神情激动。

他伸出枯瘦的右手,指着远处的平台,说道:“可以实时协调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封装的全流程,还可以动态调整反应参数,使芯片性能波动控制在正负1.9%以内?确定没有测试出错?”

李立珉看着自家老师手指的方向,点了点头。

“没错,这是新科量子点传感网络,整个厂房内部署的新科量子点传感器阵列,可以监测0.1nm级碳管形变,相关数据则是通过太赫兹无线传输至边缘计算节点,实现缺陷实时定位与自修复。

除此之外,新科集团的Xk机器人在完成基片流转的同时,也会进行多维度检测……为了保证工程师的身体健康安全,他们在进入核心区域的时候,都需要穿戴碳纳米管增强防护服,配合负压风淋室,可以实现99.99%的微生物截留率。”

说到这里,李立珉突然笑了一下,语气感慨道:“老师,当初您和咱们开玩笑,说西方工厂绝对不会真正去响应碳中和要求,只有我们大夏联邦的企业才会为了这个要求去努力。

在建设这座工厂的时候,我也是亲身经历了现在咱们大夏联邦官方和新科集团这种特殊科技企业对碳中和的重视程度。

首先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账户,它可以每时每刻都追踪每片晶圆的碳排放,从甲烷原料溯源到物流运输,全程记录、零错误。

而官方和新科集团也针对碳基半导体产业,设计了一个特殊的生态补偿机制,就咱们厂房周边种植的树林,每生产1万片芯片,我们如果对应造林0.5公顷,就可以减少部分税收,甚至还能够拿到不少补贴……”

对于自己学生的感慨,章如镜老爷子摇了摇头,直言道:“西方企业依靠战争和全球分布,先发优势,早就过了初期大规模污染环境的阶段,有相当多的老企业,都不需要碳中和。

它们提碳中和,那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些需要初期快速发展的企业,不能轻松依靠低成本方式进行快速发展罢了,只不过它们也没有想到,我们的决断会如此果决,官方会直接让我们这些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做带头,而且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这些项目,能够提供的排放量,也并非小规模。”

在李立珉带着章如镜老爷子,深入了解夏芯国际的碳基半导体工厂之后,没过多久,就有一篇联邦夏社发布的文章,让全球媒体捏着鼻子,不情不愿的转发。

其中那句:【新时代的碳基半导体厂房,不仅是生产设施、设备、半导体材料的革新厂房,更是融合量子计算、真实可工业化的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创新载体,其‘零碳制造+自主智能+材料革新’的三维推动模式,将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让不少看不懂技术介绍的全球网友们,感觉“不明觉厉”。

本土网友们在吹嘘着:“什么叫做新智能物流体系?AI视觉分选机比流水线牛马都智能,简直离谱。”

韩星半导体、台积电、高通、因特尔、德州仪器……这些半导体公司的工程师团队们,却是捧着联邦夏社的文章,当做秘籍一样,逐字逐句的研读,就连一个百分比数字,都要研究许久。

甚至为了能够正确理解这些大夏联邦汉字内容,这些企业不仅高薪招聘了专业翻译人员,还在以一种堪称丧心病狂的程度,拿着金额数字离谱的钞票,到夏芯国际、中原半导体、京兆由研这些有碳基半导体产业工厂的企业,挥锄头,挖墙脚。

一名普通半导体工程师,如果他在夏芯国际的年收入在40万左右,他可以看到的“诱惑薪水”,甚至可以达到40万美元的程度,并且还有许诺的股票、技术移民等福利。

如果是在二十年前的大夏联邦本土人才市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忍受不了这种诱惑,为了能够提升生活质量和家人的幸福感,接受,甚至抢着接受这份外企工作。

但是在如今的夏芯国际、中原半导体等企业,核心技术项目的工程师们,不仅有高收入,同时还有着相当高的民族情感,并且保密协议、竞业协议,也都有跟上时代。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核心技术都有着新科集团的烙印,要是有工程师真的敢顶风作案,将技术带出本土企业,新科集团并不会坐视不理,大夏联邦官方也不会允许这些受到名单保护的技术,被违法使用。

外资企业不会愿意失去大夏联邦这个庞大的市场,所以也只能做一些擦边举动,不敢真的挖整个团队。

只不过,当夏芯国际、中原半导体这些代工厂,开始有碳基芯片流片,有关于这些芯片的参数被公示出来之后,所有海外半导体公司和大夏联邦本土那些没有与新科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没有拿到碳基半导体产业合作项目的企业,无一例外,都破防了。

在韩星半导体的高管层会议上,有资深工程师指着一份文件资料,大声反驳道:“静态功耗,硅基芯片比硅基芯片少30%,这还是新科半导体的硅基芯片对比,如果换算成我们的同制程硅基芯片,这个静态功耗对比可能在60%左右,我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芯片!这是假的!假的!

西八!这些大夏联邦的工程师,他们肯定是虚标数据!大夏联邦官方为了保护他们的碳基半导体产业,竟然用这么虚假的数据,这简直就是愚蠢、狂妄!认为我们没有人敢戳破这可笑的伎俩!”

“何止是静态功耗的数据离谱,这个动态功耗也有25%的区别,虽然有可能是新科半导体升级了功耗控制程序,但该程序也不可能规避高负载场景的高功耗需求,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份公示数据的虚假……”

韩星集团的李氏掌门人,他看着自家集团这些业内顶级半导体工程师在这里“高声反驳”,只能尽量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毕竟自家的半导体工厂,也只能依靠这些“老东西”了。

而且他也清楚,在同制程规格的情况下,比不了台积电的芯片,更何况是与新科半导体的芯片比较?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