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提出自己的看法:“回顾阿鲁台与马哈木的败绩,他们实力不凡,仍旧难逃天意的惩罚。我倾向于俯首称臣。”
脱脱不花愤怒地质问:“一遇强敌就投降,你们忘却了成吉思汗的传承了吗?”
各部落首领连连劝解:“大汗,识时务者为俊杰。”
“面对天神,我们的力量太过微薄。”
“暂时的屈服,是为了保全族人的生命,这并不会辱没成吉思汗的威名。”
面对众首领的轮番劝说,脱脱不花似乎有些动摇,但随即叹息道:“皇帝已逝,仅凭赵王,恐怕难以证明我的诚意。”
秃孛罗提议:“那就尊奉天神为天可汗,汉人皇帝喜好虚荣,定会对此称号感到满意。”
脱脱不花断然拒绝,摇头如拨浪鼓:“此称号不妥,唯有黄金家族的血脉,才有资格成为蒙古草原的大汗!”
秃孛罗嘲讽地说:“你若有成吉思汗的一丝英姿,我蒙古族岂能落得此等败局?
你将爱女许配给天神,按照我们的习俗,女儿同样能继承家业,让他成为天可汗又有何不妥?“
脱脱不花反驳道:“天神尚未登基为帝,他在京城尚有父亲在世,汉人礼仪繁复,岂能仅凭兵强马壮便称帝?
理应按部就班,现在便封他为天可汗,是否操之过急?“
太平游插话:“我以为,非皇帝不可为天可汗的说法未必正确。只要我们认可,哪怕他仅是太孙,也能被尊为天可汗。他能力移山填海,足以担此重任。”
“言之有理!”
“此法甚好!”
“若尊天神为天可汗,或许他便不会再对我等动兵。”
众人交耳私语,很快便统一了意见,即便有些主战派反对,也无人理会。
形势所迫,他们无法再坚持,战不胜,逃无路,族中勇士一见到天神便心生畏惧。
原以为明军会自相残杀,岂料他们竟团结一致。
脱脱不花心中满是失落,对黄金家族的荣耀丧失感到无法接受,竟至让一个汉人成为了天可汗。
在部族首领们的一致决定下,脱脱不花手捧着象征和平的哈达,在营门前翩翩起舞,以此向明朝军队传达出归顺的心意。
朱瞻基及其他明朝将领对此情景既感惊讶又觉好笑,朱瞻基对于“天可汗”这一称号感到困惑,这可是昔日唐太宗李世民的尊号。
部将马忠心存疑虑,担心这是敌人的缓兵之计,主张予以剿灭,然而于谦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将对我朝未来的招抚政策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天可汗,若是成吉思汗得知此事,恐怕会从历史的长河中复苏吧!但这毕竟是众望所归,众怒不可触犯。脱脱不花如今如同孤家寡人,只能依从大多数部族首领的共识行事。
正午的阳光下,蒙古营门敞开,脱脱不花手持哈达,与各部族首领一同在营门前舞蹈,仿佛举行着某种神秘的仪式。明军将领们见状,忍不住哄笑起来,心想这些素来强悍的蒙古人竟也有如此柔弱的一面,实在是令人解颐。
朱瞻基带领着亲卫和将领们骑马前来,对蒙古人的真正意图感到好奇。脱脱不花庄重地宣告:
“尊贵的大明天子,我蒙古各部族一致决定,尊您为至高无上的天可汗,也是我们全体蒙古人的大汗。”
天可汗?朱瞻基心中一惊,这难道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专属尊号吗?自己若接受这一称号,却要挖开成吉思汗的陵墓,这实在是让人尴尬。
于谦、牛十、蓝田、吴铁城、铁富安等人也面露惊异之色,这是否意味着蒙古全体愿意向大明投降?
马忠悄声向朱瞻基进言:“太孙,恐怕这是敌人的缓兵之计,不如趁此机会将他们一举歼灭,以绝后患。”
“不可!”于谦立刻反驳,严肃地说,“他们已表明归降之意,我等若屠戮来使,他日谁还敢向我大明投降?”
马忠冷哼一声,不以为然地说:“真是书生的浅见!草原之人,向来敬畏狼祖,如今我们将其逼入绝境,待他们恢复元气,必将成为我们的强敌。”
于谦反驳道:“若是如此,待他们胆敢与大明为敌时,我再领兵一举剿灭!”
马忠心中困惑:这岂是仁者之言?
朱沪基轻轻拍了拍马忠的肩膀,平静地说:
“草原民族犹如野草,春风吹又生,我意在赢得他们的心,而非取其性命。我欲将这些勇猛的骑士纳入大明麾下,为我征战。虽然一时杀了他们或许能泄一时之愤,但他们的后代终将长大,到那时,难道我还要继续无尽的征伐吗?”
马忠面露愧色,答道:“末将才疏学浅,深感羞愧。”
朱沪基鼓励他:“这些草原人若是不顺从,大明仍需你这样的将领去教化他们。”
马忠心中豁然开朗,望着周围的将领们,眼中闪过一丝自豪。
在另一边,蒙古人完成了他们的仪式,将哈达献给朱沪基。
当朱沪基戴上那块洁白的哈达,四周的蒙古人纷纷跪地致敬。
太平高声呼喊:“天可汗万岁!”
起初,无人应和。
太平再次呼喊:“天可汗万岁!”
这时,秃孛罗和一些部落首领开始呼应,随后,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加入了这声势浩大的欢呼。
“天可汗万岁!”
“天可汗万岁!”的声音在草原上回荡。
朱瞒基虽然应允成为天可汗,却非易与之辈,不会轻易接受蒙古人的口头承诺。
当草原的欢庆落幕三天后,他下令迁营至成吉思汗陵寝之上,宣布周边的难河流域为禁地,明军即将进行军事演习。
他不仅警惕着蒙古人,对自己的部下亦严加防范。
朱瞻基指派马忠与蓝田,率领两千士兵挖掘陵寝,其命令坚决无比。
而对于于谦,因其性格上的转变而受到朱瞻基的青睐,得以留在他身边。朱瞻基曾评于谦,认为他已经摆脱了昔日的书生酸气。
朱瞒基未能登基为帝,却意外成为了天可汗,他不顾父亲朱高炽的担忧,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