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第7章 锋芒初露,守正破局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作者:
我心依然1326
本章字数:
3530
更新时间:
2025-01-13

随着一场场胜仗打响,赵翊与他带来的民众在李岳军中站稳脚跟,声名渐起。然而,树大招风,他们的出色表现引来了一些旧官僚将领的嫉妒与排挤。

军帐内,一场关于下一阶段战略部署的会议正激烈进行。李岳目光坚定,指向沙盘上一处关键据点:“此地为咽喉要道,若能拿下,可切断敌军南北联系,扭转战局。但守敌凶悍,强攻必伤亡惨重,诸位有何良策?”众人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一时无人应答。

赵翊思索片刻,起身拱手:“将军,依我之见,可佯装主力强攻正面,吸引敌军主力。另派精锐轻骑,绕道后山,寻其防守薄弱处突袭。敌军首尾难顾,必乱阵脚。这轻骑人数不需多,重在速战速决,关键在于时机把握,需与正面强攻配合得天衣无缝。”赵翊言语间条理清晰,现代战术的灵动与这段时日对宋军实战的了解完美融合。

李岳眼中闪过赞赏,刚要点头,一位老将却冷哼一声:“哼,纸上谈兵!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你这绕后突袭风险太大,万一被敌军识破,两路皆溃。我看还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靠兵力压制才是正道。”此言一出,附和声四起,多是那些因循守旧、忌惮革新的军官。

赵翊心中愤懑,却仍沉稳回应:“前辈,如今战机稍纵即逝,稳扎稳打恐延误战机。敌军亦熟知我军惯常打法,出其不意才有胜算。且我已多次勘察地形,轻骑绕道之路虽艰险,但隐蔽性极佳,只要将士们训练有素,必能成功。”

争论不休间,李岳权衡利弊,最终拍板:“就依赵翊所言,此战关乎全局,不容有失。赵翊,你亲率轻骑,务必一击即中;我率主力,正面强攻,定要让敌军见识我军锋芒!”

军令如山,赵翊紧锣密鼓筹备。他挑选出平日里训练最刻苦、马术精湛的百名骑兵,反复讲解战术细节,模拟各种突发状况应对之策。此次轻骑突袭,困难重重。绕行的山路崎岖蜿蜒,人迹罕至,极易迷失方向。为应对此难,赵翊寻来熟悉周边山林的猎户,让其作为向导带路,同时,依据记忆中的天文地理知识,教士兵们通过观测星辰、树木生长方向辨别方位。

山林中猛兽出没,时有惊马风险。赵翊令士兵们提前准备火把,收集硫磺、硝石等物,制成简易驱兽粉,一旦遭遇野兽,便以火光驱赶,撒粉震慑。再者,连续的急行军对人和马的体力消耗巨大,他特意安排携带轻便且高热量的干粮,如肉干、炒米,途中合理规划休息时间,让马匹能及时恢复体力,士兵也能养精蓄锐。

出征前夜,赵翊巡视营地,看着这些目光炯炯、信任有加的战士,心中满是豪情与责任。

战斗打响,李岳的主力部队锣鼓喧天,喊杀声震得地动山摇,向敌军正面阵地发起猛烈冲锋。一时间,箭雨纷飞,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敌军见宋军来势汹汹,急忙调集精锐,全力死守。

与此同时,赵翊率轻骑如鬼魅般隐入山林。山路崎岖,荆棘丛生,他们下马前行,小心翼翼,以免暴露行踪。行至后山,果见敌军防守松懈,仅有少数哨兵巡逻。赵翊眼神一凛,低喝:“动手!”众人飞身上马,如猛虎下山,瞬间冲破防线,杀向敌军后方辎重营。

一时间,敌军后方火光冲天,粮草辎重陷入火海。守敌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正面敌军听闻后方有变,军心大乱。李岳见时机已到,率军发起总攻,宋军两面夹击,势如破竹,敌军兵败如山倒。

此役大胜,全军欢呼雀跃。但赵翊明白,内部矛盾并未消弭。战后庆功宴上,那些旧官僚将领虽表面祝贺,眼底却仍有阴霾。李岳私下找到赵翊,神色凝重:“兄弟,你之才华我深知,然军中旧习难改,往后行事还需多加小心。咱们既要杀敌报国,还得在这暗流涌动中站稳脚跟。”

赵翊点头,心中已有盘算。他向李岳提议,开设军官讲堂,定期分享战术心得、实战案例,不仅自已授课,也邀请各方有能之士讲学,用知识打破偏见,凝聚军心。李岳大力支持,讲堂一开,起初参与者寥寥,可几堂精彩课程下来,众人被新颖战术、深刻见解吸引,军官们逐渐放下成见,交流渐众,军中气象一新。

而在对外作战上,赵翊愈发成熟稳重。他深知,宋军之弊,不仅在战术,更在后勤补给、士兵待遇。于是,他联合李岳,向朝廷上书,痛陈利害,恳请拨发足额军饷、改善军备。同时,在军中推行“军功田”制度,士兵凭战功可获土地耕种,家属有优待,极大激发斗志。

随着内部团结一心,外部战力飙升,赵翊与李岳的部队逐渐成为抗敌中坚。他们挥师北上,连克数城,让敌军闻风丧胆。每一场胜利,都铭刻着赵翊从战败中崛起的坚韧,他引领着众人,在乱世中披荆斩棘,向着山河重聚的曙光大步迈进,以热血守正道,用智慧破危局,让希望之花在战火废墟中绚烂绽放。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