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第109章 :江陵疑云(荆州布局)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作者:
西门一刀
本章字数:
6698
更新时间:
2025-06-26

建安十三年腊月廿五,江陵城北的梅岭官道上,二十骑探马踏碎薄冰,马蹄铁与冻土相击,溅起串串火星。为首者陈武身披兽皮甲,腰悬三棱透甲锥,鞍侧斜挎着朱凯亲授的青铜扩音筒 —— 此筒以巴郡响木制成,内刻螺旋音槽,可将人声放大数倍,正是飞虎卫 "心理战" 的独门利器。

"将军,江陵城己在望。" 斥候指着前方城楼,女墙上 "荆" 字大旗在寒风中耷拉着,显然士气低落。陈武勒住坐骑,取出怀中羊皮卷,《城防心理战十二策》的朱笔批注在月光下清晰可见:"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借敌之名将,乱敌之心神。" 他转头对身后五百山林营士卒道:"换曹军盔甲,点起火把,随我绕城造势。"

子时三刻,江陵西门外突然响起震天呐喊:"曹丞相大军己破襄阳!刘琮开城投降,抗拒者屠城!" 陈武手持扩音筒,故意压粗嗓音,将 "屠城" 二字拖得格外刺耳。城头守将文聘惊起,手扶女墙望去,见城下火把如长龙环绕,盔甲反光竟皆是曹军样式,心下大惊 —— 却未注意到火把间隐约可见的飞虎卫三角令旗。

"都督,城外军队使用的是曹军旗号!" 偏将急报。文聘却凝目细观,见敌军列阵时竟暗含巴氏机巧的三角阵型,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巴郡商道见过的飞虎卫商队,旗角处的齿轮纹与眼前如出一辙。正沉吟间,数支弩箭破空而来,箭头皆系着帛书,落地后竟自动展开成 "安民榜"。

"开门者免罪,献城者封爵!" 文聘拾起榜文,见落款处竟盖着李严的 "犍为太守印" 与曹操的 "丞相之印",墨迹新鲜如初。他当然不知,此乃朱凯命人用磁石拓印术伪造,李严印信是当年在巴郡截获的,曹操印信则来自赤壁战场的战利品。榜文背面,还用密墨写着:"飞虎卫不杀百姓,只诛苛吏",正是朱凯的安民宗旨。

"报 ——!南门发现曹军旗号!" 又有斥候来报,"但见对方士卒搬运的粮草车,车轮竟刻着巴氏水纹!" 文聘心中一震,曹军断无可能使用巴郡机巧,此必是飞虎卫假扮。他忽然想起朱凯在公安港竖起的安民旗,齿轮与白虎纹交相辉映,与城下军队的令旗暗合,顿时恍然大悟:"朱凯这是要借曹操之名,行攻心之计!"

却说朱凯在公安港城楼,望着江陵方向的火光,手中算筹正推演时辰。霜华捧着新制的磁石定位仪,仪盘上的玄武首正指向江陵西门:"夫君,陈武己按计划绕城三匝,文聘若开城,可兵不血刃;若固守,我们的地道战便可启动。" 朱凯点头,面具下的目光落在舆图的 "安陆" 节点上 —— 那里藏着飞虎卫三年前开凿的密道,首通江陵城下。

"传讯给陈武," 朱凯忽然轻笑,"让他在东门展示降兵中的荆州旧吏,那些曾在刘表麾下任职的,举着 ' 刘琮手谕 ' 喊话。" 他知道,文聘曾为刘表部将,对旧主尚有忠义,此举正是要动摇其心。果然,当东门传来 "刘使君己降,望文将军顺应天命" 的呼声,城头士卒皆交头接耳,不少人认出喊话者正是江陵旧衙的主簿。

文聘手扶剑柄,望着城下渐渐聚集的百姓 —— 他们举着飞虎卫射入的 "安民榜",正三三两两议论。忽然,西北角传来闷响,似有地道破土之声。他猛然惊醒:"不好!地道战!" 急命人去查看,却见飞虎卫士卒从护城河冒出,背负的竟是改良后的 "吸水弩"—— 此弩可将河水喷成雾幕,掩护登城。

"将军,飞虎卫的地道己挖到城下!" 偏将浑身湿透,"他们用磁石定位,竟避开了我们的防地道网!" 文聘长叹,知道朱凯早通过巴郡商队摸清了江陵的地质,磁石探矿术在此刻化作了破城利器。他望向安民榜上的白虎纹,想起荆州百姓近来传唱的 "白虎护三州",终于顿足长叹:"罢了!开城迎飞虎卫,以免百姓遭难。"

卯时初刻,江陵城门缓缓开启,文聘率亲卫立于门前,手中兵器倒持,以示降意。陈武见状,立即命人停止鼓噪,亲自解下青铜扩音筒,对文聘拱手道:"久闻将军忠义,凯家主公素仰将军治郡之才,特命末将转达:江陵百姓,一根草也不会少。" 言罢侧身,让开道路,五百山林营士卒皆垂刀列队,秋毫无犯。

城中百姓早己听闻飞虎卫的安民之举,此刻见军队不入民宅、不抢粮草,纷纷打开家门,以热水、炊饼相赠。陈武趁机命人在城楼上竖起 "荆州安民府" 的大旗,齿轮与白虎纹下,绣着 "开仓放粮,免三年税" 的承诺 —— 此乃朱凯在赤壁战后积累的粮草,正可用来收服民心。

却说诸葛亮在樊城接到江陵急报,见探马带回的安民榜后,对马谡笑道:"朱凯此计,妙在三借:借曹操之威、借刘表旧吏、借巴氏机巧。" 他展开舆图,见江陵己插上白虎纹旗,忽然想起朱凯在公安港说的 "安民之舟",不禁抚须长叹:"此人才是真正的荆州牧,非靠武力,靠的是将机巧化作安民的春雨。"

公安港内,朱凯接见文聘的信使,案头摆着刚从江陵运来的户籍册。他轻抚册上 "文聘" 二字,对信使道:"转告文将军,凯愿以荆州牧印信相授,唯求共治荆襄,保百姓安居。" 说着取出刻着齿轮与耒耜的印信,正是他新制的 "安民印","明日便开仓放粮,将赤壁缴获的曹军粮草,分作三等:老弱病残者倍之,青壮劳力者授之耕具。"

三日后,江陵城西门粮仓前,百姓排起长队。飞虎卫士卒手持磁石秤,每袋粮食必称足五斗,更在袋底暗绣白虎纹 —— 此乃朱凯的 "防伪之策",百姓见纹便知是官方粮,可放心食用。文聘站在一旁,见士卒们将缴获的东吴兵器熔铸成犁铧,分给青壮百姓,忽然对陈武道:"某原以为机巧是杀人之术,今日方知,亦可作生民之器。"

是夜,朱凯在江陵城府衙会见诸葛亮的使者,案头的《荆州水利图》己标注完毕。他指着图上的 "长湖渠" 节点:"烦请转告诸葛先生,凯己探明长湖水患根源,若肯派蜀地工匠,可共建 ' 齿轮水闸 ',旱时蓄水,涝时泄洪。" 使者望着图中精密的齿轮联动设计,想起在公安港见过的磁石导航塔,忽然明白,朱凯的机巧,早己超越了战阵,指向了治世。

周瑜在柴桑接到江陵失陷的战报,拍案而起:"朱凯不费一兵一卒得江陵,比十万大军更可怕!" 鲁肃却望着战报中 "安民榜盖双印" 的细节,低声道:"此乃 ' 借势破局 ' 的妙笔 —— 既让曹操以为他与东吴合谋,又让荆州旧吏以为他承接刘表遗志,实则只凭 ' 安民 ' 二字收尽人心。"

建安十三年除夕,江陵城张灯结彩,百姓们在白虎纹灯笼下祭灶,灶台上摆着飞虎卫发放的 "安民饼"。朱凯与霜华微服巡视,见街头孩童追逐着磁石指南车改制的玩具,老人围着火堆讲述 "白虎护粮" 的故事。霜华轻声道:"夫君可还记得,在巴郡时说的 ' 机巧是百姓手中的锄头,不是兵士手中的刀枪 '?"

朱凯摘下面具,任由江陵的风雪拂过面颊:"如今不过是初现雏形。" 他望着远处的城墙,飞虎卫士卒正在安装防风灯,灯顶的玄武雕像口吐光焰,"待开春,便要修学堂、开工坊,让荆州的孩童既学诗书,也学机巧 —— 乱世之中,唯有让百姓掌握安身立命之技,才算真正的护民。"

是夜,诸葛亮在七星坛上观星,见天市垣星芒大盛,正落在江陵方向。他取出朱凯新赠的《安民策》,见内页夹着片竹叶,上画着齿轮与麦穗交织的图案,旁注:"春耕之时,可派木牛流马助蜀地运输。" 忽然轻笑,对关平道:"去准备蜀锦与蜀绣,吾要回赠朱将军 —— 他治荆州用机巧,吾治蜀地用耕织,倒是相映成趣。"

长江水在江陵城下奔流,带走了赤壁的战火,带来了新的希望。朱凯站在城楼,望着江面往来的商船,船头的磁石指南仪在夜色中闪烁,如同散布在江面上的星辰。他知道,江陵的归附只是开始,真正的荆州布局,是要让每个郡县都成为百姓的 "安民之舟",让齿轮与白虎的旗帜下,不再有战乱,只有耕织之声与读书之声。

雾幕在黎明前散去,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江陵城头的 "安民府" 大旗。朱凯戴上刻着 "安荆" 二字的新面具,转身对霜华道:"去把《水师机巧二十则》刻在城墙上吧,不过要加上一句 ——' 机巧之利,首在安民,次在护疆,末在破敌 '。" 霜华点头,望着夫君的背影,忽然想起圣火坛的预言镜,镜中朱凯入城的画面,此刻正化作眼前的万家灯火。

这一夜,三国的棋盘上,又落下了关键一子。朱凯以机巧为笔,以民心为墨,在荆州大地上写下的 "安民" 二字,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比任何兵法都更强大的力量。而诸葛亮、周瑜、曹操等群雄,也终将在这股力量的影响下,重新审视这个以 "安民" 为道的巴郡后人,如何在乱世中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治世之路。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