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联军大胜后在营内大肆庆祝,欢声笑语不断。另一边的虎牢关内,董卓的脸色可就没那么好看了。...
前些日子汜水关战败,大将胡轸被杀。在虎牢关前,先有华雄被联军生擒,后有被自己寄以厚望的吕布战败,眼下大军士气简首是一落千丈。
似乎是感受到了董卓那糟糕的心情,吕布也是收起倨傲之色,主动向董卓请罪。
“孩儿作战不利,致使大军遭遇败绩,还请义父降罪。”
“你之前不是自诩天下第一吗?在雒阳城外,一人独战本相麾下数员大将不败,甚至还稳占上风
。
怎么到了这里,只是区区三员敌将,就将你打的狼狈不堪?是本相对你太好了,还是你在雒阳被那些女人榨干了身体?”
看着吕布,董卓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和本相作战时,重拳出击,打的本相麾下人马狼狈而逃。好不容易将你收入麾下,还等着你给本相长脸,结果又被人啪啪打脸,那要你何用?
“义父,虽然联军只有三员敌将与孩儿交战,但是那三人无一不是万中无一的猛将,和之前所遇的对手简首是天差地别。”
听到董卓责备自己,吕布心里也很委屈。
和自己交战的那三个人,一个比一个猛。和之前你麾下的那些人,根本没有可比性好吗?
吕布此言一出,瞬间得罪了在场的所有西凉将领。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全都脸色不善看向吕布。
什么意思?合着你自己被打败了,还要在踩我们一脚呗?
“够了!”
董卓一巴掌拍在眼前的桌案上,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吕布。
“败了就是败了,还找什么理由推脱?这次本相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回去以后给我收起那些小心思,勤练武艺。
下次再败,本相可就没那么容易好说话了。”
眼看吕布说话不经大脑,董卓赶忙出声打断训斥。再让他说下去,堂下这些人,就全要被他得罪完了。
本来董卓这是出于对吕布的维护,才会对他严词训斥,以免得罪人而不自知。但是在吕布看来,董卓就是在故意敲打他。
呵,以前自己新投的时候,我儿、我儿叫的甚是亲热。现在不过是小败一场,就要严词斥责。老子在战场上为你拼死拼活,到头来就落到如此下场吗?
眼看董卓对自己态度转变之大,吕布心里暗恨不己。看向董卓的眼神中,也多了一丝莫名的意味。
“文优,现在局势对本相大大不妙。接下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发泄完心中的怒火后,董卓也知道不能在这么败下去了,于是问向一旁的李儒。
“相国,眼下我军新败,士气低落,而关东联军接连战胜,士气旺盛,锋芒毕露。如果他们强攻关隘,就算坚如虎牢,也有被攻破的那一天。
再加上雒阳城中人心不稳,说不定会有人趁着相国不在,暗中生出事端。所以属下建议,不如我等放弃雒阳,迁都长安。”
李儒也没想到关东联军的势头如此威猛,就连吕布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如果他们战败的消息传回雒阳,那么那些暗中嫉恨董卓的人,说不定会趁机跳出来搅风搅雨。
雒阳毕竟不是他们的地盘,届时内外交困,再想力挽狂澜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李儒打算劝董卓放弃雒阳,返回西凉,只有在自己的大本营,他们才能算高枕无忧。
“放弃雒阳?文优,这是不是有些过于严重了。”
听到李儒劝自己放弃雒阳,董卓心里是一万个不情愿的。
自己戎马半生,好不容易抓住机会安稳下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雒阳的花花世界,他还没享受够呢,又怎么舍得放弃。
“相国,近来城中有童谣传唱: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才无斯难。眼下关东联军兵锋威盛,雒阳又有群臣图谋不轨。
若是双方暗中勾结,前后夹击,我军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为今之际,只有先避其锋芒,退回西凉,紧守关隘,休养生息。
我军有函谷关天险,只需引兵据守,关东联军纵有百万人马,也只能望关兴叹。届时在分化关东联军,坐山观虎斗,方可高枕无忧。”
董卓在雒阳的根基太浅了,为了今后的生存,所以李儒必须让他退回西凉。到时候以函关谷为缓冲,挑唆关东诸侯内斗,他们才能坐收渔翁之利。
“你说雒阳有群臣图谋?哪个不长眼的东西敢谋害本相?”
联军兵锋威盛董卓知道,但他不信雒阳还有人暗中图谋不轨。
“相国,您别忘了,担任关东联军盟主和副盟主的袁绍和袁术,都是司徒袁隗的侄子。袁氏西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如果他们暗中以书信串联,那么我军将在各个地方受到多方掣肘。”
李儒提醒董卓,在雒阳还有那些叛军的亲眷身居要位。若是他们双方勾结,将陷大军于不利之地。
“嘶,本相竟然把这点给忘了。”
听到李儒提醒,董卓一拍脑门,他差点误了大事。
关东联军的十几路诸侯当中,大部分人都与朝中群臣相熟,有的更是出自一家。如果这些人联合起来,可不是董卓一个人可以抗衡的。
论起行军打仗,董卓可不怵他们。但是论起阴谋诡计,董卓自认不是他们对手。再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董卓可不希望哪一天他在外面的时候,后院起了火。
思忖一番后,董卓还是咬牙同意了李儒的提议。
“好,既然如此,那就迁都长安。但是在临走之际,本相也绝不会让那些人好过。关东诸侯想要撕扯本相的血肉,那本相就崩了他们的狗牙。”
说罢,董卓眼中凶光一闪。既然本相得不到雒阳,那么谁也别想得到它。就算是将雒阳毁了,也绝不让它落入关东诸侯之手。
“既然相国同意迁都,那么事不宜迟,我们速速返回雒阳。”
听到董卓同意迁都,李儒立刻催促他动身。
于是董卓留下大将赵岑,率领雒阳禁军守卫虎牢关,自己带着麾下精锐连夜返回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