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灯计

第17章 药童惊疑

加入书架
书名:
行灯计
作者:
小肉鸡
本章字数:
2812
更新时间:
2025-07-07

清晨的归灯镇尚未喧闹,街巷上仍是淡雾缭绕。

草庐前的一缕炊烟缓缓升起,香气混着药意,悄悄钻入路人鼻中。李星笙一如既往地起火熬药,白睛豹趴卧在门前台阶,双眼微闭,耳尖却不时抖动,显得警觉异常。

他熬的是祛湿通络汤,镇中近来夜气浓重,多人感寒,故草庐门前日日不乏求药之人。

今晨,他却未等人来,先闻车辘声自镇口而来。

“灵阳草三斤,青花叶两束,还差一味温补之根……”

清亮少年声随着马车一晃一晃,渐近而来。李星笙抬眼,只见一名约十三西岁的少年,身穿浅青药童服,腰间别着藏霞山的外门木牌,眉眼稚嫩却步伐利落,一看便是常年入山采药之人。

少年循着药香,缓步至草庐前,目光打量片刻,拱手而礼:“前辈,可曾贩药?弟子奉命采集归灯镇周边药材,闻得此处药香,不敢错过。”

李星笙淡笑道:“贩药不曾,自用有余。若需替配,可出一观。”

少年喜出望外,忙放下竹篓:“那便叨扰了!”

李星笙指尖一扫,几味药草分门别类放至榻前石案之上。

“这灵阳草,年份尚浅,虽是春初所采,仍未得根气,反易寒咳。”

他指了指另一株草叶,继续道:“而这青花叶则偏温阳,若与灵阳草同煎,恐伤胃络,药性相冲。”

少年眨了眨眼,狐疑道:“可这是我师兄亲配之方……莫非前辈医道造诣高过我师门?”

李星笙笑而不答,只从药篓中取出两味替材,道:“归灯镇地势低陷、灵泉未稳,夜间露湿伤气,适合用此两味通络温补,亦不伤脾胃。”

他一边说,一边写下一纸药引与煎法,顺手递还少年。

少年拿过纸张细看,越看越是惊讶。

这法中诸多小巧讲究,连藏霞山医道高徒都不曾细述。他眼神再望李星笙时,己有几分异样。

“敢问前辈,可出自药宗,或太清医谷?”

李星笙摇头笑道:“草庐道人,掌一灯照人,熬几锅药汤求温饱而己。”

他话说得淡,姿态更淡,少年却不敢再小觑。

告辞之时,他迟疑道:“前辈若不弃,日后弟子可常来讨教几句?”

李星笙微微颔首。

少年拱手告别,心头却泛起涟漪。归途中,他三番五次回望那间草庐,神情莫测。

回山之后,他并未立即禀报,而是将药方默默交给了师兄。那师兄阅后脸色凝重,低声道:“此法…出自灵泉阵脉之解,非散修可知。”

少年惊问:“李掌灯真是阵师?”

那师兄却不答,只沉声吩咐:“再探三次,若无破绽不动;一有异象,即上报师尊。”

……

数日后,草庐内,李星笙将刚研好的灵粉投入药炉,一边推演阵图。

白睛豹跳上窗台,目光落在他身边一幅纸卷上。那是他近日绘制的“引灵微阵”,用于调动归灯镇北灵池的余息,借此观察灵脉回流动向。

“泉下虽断,但生机尚在,若能引而不泄,镇中灵气可慢慢复苏。”

李星笙呢喃自语。

他又看了看窗外花圃。昨夜偶然布下一道引息小阵,竟引得屋旁枯枝夜间绽花。

“此兆虽小,却足以惊人。”

他收起阵图,抬手写下一句:“若灵气溢生,镇中必有异象,或可引得外人关注,顺水推舟。”

他本无意张扬,却知要破邪修暗手,不能独行。

于是他推开门,望向镇北灵池方向,语气淡淡:“该点一盏灯给别人看了。”

白睛豹发出一声低鸣,似有所感。

……

数日后,归灯镇忽有异象传出:北池枯水,竟在连夜开花,水边二十余株灵花齐绽。

镇民纷传异闻,言道:“镇北有神医设阵,灵气复苏,花开三夜。”

而李星笙,只在草庐中静坐,继续推演他的阵图布局。

这一夜,他炉前灯火未灭,灵图之上,正浮现出下一道更复杂的结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