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的确有些惹人厌烦。
太子扶苏厌烦之下,动手抽淳于越几巴掌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这不也是正常的“辩论”嘛。
就像刚刚淳于越不也在说不过李斯的时候,气急之下,想要痛殴李斯一拳嘛。
只不过最后淳于越没打中,而太子扶苏抽中了而已。
这也算是正常行为,可以理解。。
第四百二十七章: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方式【求订阅,求全订】
【说完了对于孟子仁政、王道的看法之后,太子扶苏接着语带赞赏道:“相对于可治天下而不可争天下的孟子仁政、王道而言,荀子所说的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之道。”】
【“在孤看来,可用一句话概括之,那就是霸王道杂之!”】
【听到太子扶苏的话语,旁听的秦王嬴政眉头紧皱,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
【而坐在前面的张苍也是轻声呢喃重复道:“霸王道杂之?”】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肯定道:“没错,就是霸王道杂之!”】
【“所谓霸道:指法家的强硬手段,强调法律、刑罚和中央集权,以维护统治秩序。”】
【“所谓王道:指儒家的仁政思想,强调德治、礼教和民生,以赢得民心。”】
【“所谓杂之:将霸道与王道结合,既用法律和武力维持统治,又通过仁政和教化安抚百姓,形成一种平衡的治国方式。”】
【“孤一直在想,日后秦国当何以治国?”】
【“效仿昔日的周王朝,以德与礼治国吗?”】
【“但是周王朝的崩塌、覆灭,已然证明了周朝的天命德礼之治,难以解决得了周王朝中后期各国诸侯崛起的复杂国家问题。”】
【“而法家的严刑峻法,在黔首百姓人命贱如草芥的战乱时期,或许还可以让人忍受。”】
【“毕竟呼吸声,总比欢笑声来的更加重要。”】
【“但是等渡过了争天下的战乱时期,进入到治天下的稳定时期之后,如果继续使用法家的严刑峻法,必然会使得黔首百姓怨言横生。”】
【“所以如果一味使用法家的严刑峻法来治国的话,那么也同样难以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而在学习完荀子的治国思想之言之后,孤领悟到一点,那就是霸道、王道难道只能择其一而治国吗?”】
【“为何不可以霸王道杂之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呢?”】
【“通过法家霸道的强硬手段,如严明的法律、中央集权、刑罚威慑等。”】
【“可以有效地镇压地方叛乱、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外部威胁,快速解决国家社会问题,确保国家上下的有效运转,确立统治权威等。”】
【“而通过儒家王道的仁政思想,如轻徭薄赋、重视民生、推行教化等。”】
【“则是可以潜移默化地教化黔首百姓,培养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赢得民心,减少社会矛盾,赋予并且增强统治的道德合法性。”】
【“两相结合,刚柔并济,既做到短期与长期效果兼顾,又可以保证统治的稳固。”】
【“并且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避免因严刑峻法而导致的快速灭亡,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且还可以通过法家制定的中央集权和严密的官僚体系,确保朝廷中央对地方郡县的有力控制。”】
【“以及通过儒家的礼教和道德教化,增强地方郡县对朝廷中央的认同感。”】
【“从而平衡朝廷中央与地方郡县之间的关系,做到既避免了地方郡县的不受管控,甚至是割据、独立、叛乱,又减少了朝廷中央与地方郡县间的矛盾。”】
【“最终,实现国家上下政令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并且法家的务实精神,还可以推动制度的完善,以及效率的提升。”】
【“而儒家的道德与教化思想,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道德的提升。”】
【“最终,在保证统治稳定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的百家人才。”】
【“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统治策略。”】
【“比如说,在边疆地区可以多用霸道以加强控制,而在内地则多用王道以安抚百姓。”】
【“如此,天下当可治矣!”】
【太子扶苏话语刚一落下,一旁旁听的秦王嬴政便忍不住激动道:“彩!”】
【“秦统一天下之后的治国之道,明矣!”】
【很早之前,在听太子扶苏讲述了军功授爵制度的弊端,以及法家的弊端等问题之后。】
【秦王嬴政也是知道法家之道,可以用来争天下,但是却不可以用来长久治天下。】
【若是长久以法家治天下的话,那么天下必然会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所以秦王嬴政也是一边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战略,一边在寻求秦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新的治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