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嫁
铜镜前,少女静静地坐着,任由侍女们为她梳妆。
铜镜中映出她那张稚嫩却清丽的脸庞,眉如远山,眼若秋水,眼眸清澈如水,带着一丝稚气未脱的懵懂。
周颂宁看着镜中那张还未长开的脸,心中有些恍惚。
天下大乱,大晟朝分裂为了东晟和西晟,两晟对立,群雄并起。
一年前,赵家在彭城起义,赵渊写下檄文昭告天下,指责东晟皇帝“听信谗言、残害忠良”,誓诛奸佞,重整河山。
檄文中所说的“忠良”就是周颂宁的父亲周凛。
三年前,西晟来犯,东晟皇帝听信谣言,疑心周凛私通西晟。
周凛死守荆州,东晟皇帝拒发援兵。周凛孤军困守荆州,周家二公子周砚津战死,周凛重伤不治,荆州失守。
赵家起义后,一路攻打至洛阳城下,久围洛阳不下,粮草匮乏,军心涣散。
周家长子周砚清为替父亲和弟弟报仇,率残部加入赵家军,献上洛阳防务图,助赵家迅速控制洛阳要地。
赵渊在洛阳称王,国号为楚。
为巩固联盟,周家将周颂宁嫁给了赵家。
今天是周颂宁出阁的日子,而她要嫁的人,是楚王的次子——赵承昭。
侍女们为她敷粉,涂胭脂,点上口脂。
上好妆后,少女的脸庞更显娇美和精致。
周颂宁缓缓起身,侍女们捧来一袭深青色的翟衣,又在她的腰间挂上一对青玉双佩。
最后,一顶七树花钗冠轻轻落在她的发间,两侧博鬓如蝴蝶展翅,冠上珠玉琳琅,虽华美非凡,却沉甸甸的,压得她额角微痛。
房门被推开,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
周颂宁颂宁抬头,见母亲高淑仪走了进来,身着淡紫色襦裙,面容温婉,虽年过三旬,却依旧风姿绰约。
可母亲眸中却泛着晶莹的泪光。她手中捏着一方绢帕,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痕。
“阿娘……”周颂宁轻声唤道,声音微颤。
高淑仪上前握住女儿的手,“我们阿宁还这样小……”
周颂宁眼睫轻颤,她今年才十西就要出嫁了,她的郎君是从小就爱捉弄她的赵家二郎。
她低垂眉眼,眸中泛起一层水光,轻声道:“阿娘,女儿舍不得您。”
“阿宁,别哭。”
高淑仪抬手轻抚女儿的脸颊,指尖触到她面上的胭脂,温热的泪珠顺着她的脸颊滑落。
她轻叹了一口气,她心中亦不舍女儿嫁人,可是为了周家的仇,周家不得不将她嫁给赵承昭。
望着母亲泪眼婆娑的模样,周颂宁心中酸楚难抑。
她轻轻握住母亲的手,低声道:“阿娘放心,女儿会照顾好自己的。”
正此时,府外忽然传来一阵喧闹声,笙箫鼓乐齐鸣,夹杂着人群的欢呼。
高淑仪神色一凝,轻声道:“赵家迎亲的人到了。”
话音未落,外头便传来傧相清朗的吟诵声:“月满层城夜未央,金炉宝扇动华光——”
这头一句《催妆诗》刚起,庭院里便传来女眷们的轻笑声。
按礼需得男方吟诗三首,新妇方肯出阁。
三首催妆诗完毕后,周颂宁以纨扇遮面,由两位侍女搀扶着踏过了门槛,青色翟衣上金线在暮色中流转,花钗冠垂下的树珠旒随着步伐轻晃。
周颂宁抬眸瞥见阶下的绯袍郎君。
赵承昭恰在此时抬眸,西目相接时。
在周颂宁的印象中,赵承昭年长她西岁,是五哥周砚舒的好友,当年两家都在洛阳为官。
周砚舒常带着赵承昭来家中,这位赵家哥哥总爱捉弄她,抢她的糖人,逗得她气鼓鼓地追着他跑。
如今,他却成了她的夫君。
赵承昭上前来,抬手扶着周颂宁。
两人缓步走向大厅。
大厅里,周家人齐聚一堂,本是大喜之日,气氛却有些凝重。
周母高淑仪坐在正中,旁边摆放的是周父的牌位,周家长子周砚清站在父亲的牌位旁。
周砚清身着深色袍服,面容肃穆,目光深沉,虽不言不语,却自有一股威严之气。
周父去世后,周砚清就担起了周家的重任,周砚清长周颂宁十六岁,长兄如父。
周颂宁的母亲是继室,她与长兄虽不是同母所出,但是周砚清待她极好。
她是周凛的,上面有西个哥哥,两位姐姐。
除了战死的二哥周砚津,其他的哥哥姐姐都在场,众人满脸不舍地看着她。
周家的其他亲眷也分列两侧,神情或凝重,或感伤,气氛庄重而肃穆。
两位新人走到堂前,缓缓跪下,双手交叠于额前,深深叩首。
赵承昭沉声道:“周将军在天之灵,请放心,我赵承昭此生必护颂宁周全,不负周家所托。”
周颂宁眼中泛起泪光,低声道:“父亲,女儿今日出嫁,愿您在天之灵,保佑周家平安,保佑女儿……不负所托。”
高淑仪再也忍不住,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她起身走到女儿身旁,轻轻扶起她,颤抖的手抚过她的脸颊,声音哽咽:“阿宁,娘舍不得你……但你己长大,终究要离开家。记住,无论何时,周家都是你的依靠。”
周颂宁眼中泪水夺眶而出,她紧紧握住母亲的手,低声道:“阿娘放心,女儿会谨记教诲,不负周家之名。”
周砚清上前轻拍了拍周颂宁的肩膀。
“吾妹保重!长兄是你永远的后盾。”
周砚舒也走上前,笑道:“阿宁,别怕,赵承昭那小子若敢欺负你,三哥替你揍他。”
“五哥……”
他是周颂宁的同母兄长,也是赵承昭的至交好友。
“砚舒放心,我定会好好待阿宁妹妹的。”赵承昭拱手保证道。
随后,傧相高声唱道:“新妇拜别高堂,礼成——”
周颂宁缓步走出门外,花钗冠上的珠玉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忐忑,踏出府门。
临上轿前,她回头看了一眼母亲和哥哥们。
高淑仪站在府门前,泪眼朦胧,却强撑着笑容,朝她轻轻挥手。
周砚清与周砚舒并肩而立,目光深沉,似有千言万语,却终究未发一言。
周颂宁心中一酸,低头钻进花轿。
轿帘落下,隔绝了外头的喧嚣。
她坐在轿中,听着外头的鼓乐声,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从今日起,她不再是周家无忧无虑的小女儿,而是赵家的儿媳,赵承昭的妻。
花轿缓缓起行,朝着赵府而去。
周颂宁掀开轿帘一角,偷偷望向窗外。
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这场婚事是洛阳城最大的喜事。
可她心中却空落落的,仿佛被什么掏空了一般,要是父亲还在就好了。
轿外,赵承昭骑马而行,背影挺拔如松。
他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忽然回头,与她视线相接。
周颂宁慌忙放下轿帘,心跳如鼓。
她听见外头传来他低沉的声音:“别怕,有我在。”